科米特·华盛顿过去是个纯蓝领,他不会什么策应,每场比赛助攻不超过1个。
经过一段时间任务和现实比赛中的锻炼,李良已经从不怎么会打内线,到现在习惯于在内线和对手肉搏。
然而,事情没有李良想的那么顺利,第四节风云突变。
而且他还有一手中投,这不上了天了。
虽然肌肉不明显,但沃顿骨架宽大,力量很足,下盘很稳。
(之前章节序号弄错了)
外线霍林斯接连跳投命中,都是那种对着脸的干拔,就是能进。
如果沃顿持球,李良还会适时上前包夹。
这书里的任务可不能失败。
那个年代,进攻中挡拆相对少,战术除了低位,就是以传切为主。
而其他球员今晚的手感没有打开,没有人能站出来。
第一节湖人就取得了10分以上的领先优势。
也只有张伯伦这种大牲口,能把自己弄到300磅,仿佛高中生打幼儿园联赛。
所以在认真思考,平时旁敲侧击请教迈克·布朗等人后,李良认为想要击败这只开拓者,最好的方法还是依靠天赋,依靠贾巴尔。
韦斯特立刻叫了暂停,贾巴尔看起来有些疲惫,他的出手次数太多了。
自己上去一通外线投篮吗?
不对,李良知道任务的核心并不在进攻,而是防守。
就像1977年总决赛76人前两场比赛那样,那只76人是真正的豪华之师,欧文、道金斯、麦金尼斯、毕比、沃德·福瑞,他们号称“费城表演团”,每到一个地方不是去比赛的,而是去表演的。
但李良对防沃顿没有信心,他个子太高胳膊太长,翻身直臂的跳投或者勾手,能把李良打的怀疑人生。
湖人想要拒绝横扫,起码就要充分用好贾巴尔这个点,把他的优势最大化。
比赛按照李良的想法继续进行下去。
只要到了球场,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从他的脸上你不会发现沮丧和紧张,只有专注。
防守端不用说了,李良十八般武艺全都用上了,就是紧盯卢卡斯。
休息?休息个屁,这要是休息一会儿比分被翻过来,最后输了可就白打了。
把这一节的时间消耗光,就万事大吉了。
站在沃顿身边就会感慨,这真是一个为打篮球而生的身材。
贾巴尔完全打出了感觉,在内线无可阻挡,不停的进球。
李良在防守和进攻上的策略是超前的,那时候nba攻防套路还比较少,防守以单防为主,少量包夹。
做题出现困难就重新读题啊,标题是“波特兰大红水母的扫把星”,讲的就是比尔·沃顿。
比赛结束还有8分多钟,时间还多的很,该怎么办?
虽说没有三分线让李良威力大减,但在连续命中接贾巴尔传球的中距离投篮后,开拓者不得不加强对李良的防守。
高大,宽阔,灵活,虽然注册身高是6尺11,但沃顿明显比现在nba一些号称6尺11的中锋高。
至于为什么主教练韦斯特听李良的话,那就不知道了,可能系统就这么设定的吧。
李良走上球场,开拓者的球员也回来了。
既然任务的标题是他,那李良怎么能畏惧和他对位呢?
这下李良有些急了,怎么好好的感觉要被翻盘啊?
开拓者的球员不敢收缩,湖人在衔接段的进攻一下子灵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