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过后,武则天秘召薛怀义进宫,面授机宜,封其为司宾寺卿,代表武周皇帝出使扶桑。(公元684年,武则天改鸿胪寺为司宾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公元705年,武则天驾崩,李显又将司宾寺重新改为鸿胪寺。)两人办完床上床下的正事后,又把酒言欢,叙谈良久。
“扶桑民众思想落后,愚昧无知,仅仅凭借我一己之力,恐怕难以胜任,小僧还想问皇上要一个人。”
“说吧,要谁?”
“宋之问!”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与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能登上巅峰。这件事儿朕批准了,不过,朕要提醒你一下,此番出使扶桑,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要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因为小僧不想惹事,所以才向皇上要了宋之问做军师,免得四处碰壁,无功而返。”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宋之问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君子,乃大学问之人,亦是朕的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有他鼎力相助,朕放心多了。”
“皇上不必杞人忧天,遇到事情,小僧自会与他商量,不会独断专行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曾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扶桑要想富强,在于办大学、开民智,并推行崇佛变革之能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万万不行的!是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话道理深奥难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想必你也参悟不透,你把它捎给宋之问,让他慢慢领悟吧!”
“好来!小僧谨记皇上教诲,定当竭尽全力,誓死效忠!”
“等一等,你别着急走!朕还没告诉你那些扶桑人的习惯秉性呢。”
“小僧洗耳恭听。”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先皇时期,他们曾多次派出遣唐使来我们这儿学习文化知识,因此,朕对他们的习惯秉性了解个七七八八。”
“皇上请讲,他们都是些什么习惯秉性?”
“首先,他们虚伪、滑头、怕担责,遇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