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又是一个“勿谓言之不预”!
六年前,朱标北伐中原,派遣使者徐唐臣到沂州,向王氏父子下达了最后通牒,就说出了“你要战,那便战,战后全家死无葬身之地也!你若降,那便降,降后为华夏英雄不失富贵,名利双收也!首鼠两端,必定全家一体诛绝,勿谓本将军言之不预也!”这句话。
其后,王宣父子首鼠两端,果然被朱标将他们的全家一体诛绝!
出来混,说话要算话。
说杀王宣的全家,就杀王宣的全家!
今天,朱标征高丽,再一次说出了“勿谓言之不预也”,体现了朱标势在必得之决心。
以后,随着朱标践行的“勿谓言之不预也”的次数越来越多,想必任何人都无法忽视这八个字蕴含的惊天伟力,以及浓重威胁!
当然,现在,崔玉深还并不知道“勿谓言之不预也”的巨大威力。
他的自我感觉,甚至相当良好。
哈哈哈~~
崔玉深朗声笑道:“大明太子啊,大明太子,你真当我崔玉深三岁的小儿,会被你三言两语,吓得开城投降吗?你也太小瞧了天下英雄!大明太子,你可知,我是谁的后人?”
“谁的后人!”
“我之曾祖,乃至高丽了不得的英雄,崔椿命!”崔玉深傲然道:“大明太子,你觉得崔椿命的后人,会背叛高丽吗?会对你屈膝投降吗?简直是白日做梦!”
崔椿命这个名字,在华夏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就是称之为名不见经传也不为过。
但是,在高丽,此人的声望实在是太大了。
这么说吧,华夏最有名的武将是谁?卫青霍去病岳武穆!
高丽呢?一个是杨万春,一个就是崔椿命。
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对杨万春镇守的安市城久攻不下。最后,天气转寒,无奈退兵。杨万春在城楼上,拜送李世民,尽显大将风度,让高句丽人扬眉吐气,千百年后依旧津津乐道。
崔椿命呢?当初,蒙古人第一次攻入高丽,屡战屡胜,但是有两个城池,一直攻不下来,一个是朴犀和金庆孙镇守的龟州,一个是崔椿命镇守的慈州。
后来,蒙古人对这两座城池进行监视,继续南下,逼降了高丽。高丽王下旨,让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