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施恩天下,普天同庆(兄弟们,稿子发错啦!)(1/4)
当承乾殿上的自鸣钟,刚刚指向三点的时候,朱标和常凤仪就起床了。
先招东宫的司药女官,重新为常凤仪确了喜脉。然后,又招东宫的典药医官从外面进来,重新确认。
其实,常凤仪算算日子,又自己给自己1确了喜脉,已经是九不离十了。但是,这么大的事儿,常凤仪也只能稍微一确认就跟朱标说。到了告诉朱元璋、马秀英的地步,就必须得反复确认,万无一失了。
确认完毕,已经到了四点。朱标和常凤仪才共乘一座软轿,来到了华盖殿。
没错,就是华盖殿。这个时间点儿,即便以常凤仪和朱标的身份,也是进不了皇帝后宫的。
华盖殿位于奉天殿和谨身殿之间,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相对于面阔十一间的奉天殿和面阔九间的谨身殿而言,完全就是个弟弟。
这谨身殿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上朝前,有个略微休息的所在。
果然,朱标和常凤仪来到华盖殿时,朱劳模已经就座了,正拿着一册《元史》细细翻看。
新朝为前朝修史,是老规矩了。一方面,是为了把前朝不好的一面写出来,证明新朝取代前朝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是在前朝的棺材板上,钉上几根最粗大的钉子。盖棺定论,告诉那些遗老遗少们,你们效忠的朝廷已经死了,连尸都不可能诈了,你们还是好好接受新朝的统治吧。另外,还能彰显本朝的正统——不是正统的王朝,既没有那个文明为前朝修史,也没有能力为前朝修史。至于,吸取前朝经验教训、褒奖忠臣孝子、让奸佞遗臭万年等附带作用,就不必说了。
总而言之,历时三年之久,这部由宋濂、王袆、危素主编的《元史》,终于全部完成。
朱元璋本身就喜欢读史书,这《元史》又涉及到对元朝的盖棺定论,以及对华夏的定义,所以非常重视。
最近这些日子,朱元璋经常抽空细读。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儿媳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凤仪和朱标大礼参拜。
“哦,标儿和凤仪来了啊!坐!”朱元璋正看到关键处,连头都没抬,道:“怎么?凤仪怎么也来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好叫父皇得知。”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