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王宣的小算盘,打得甚至如意。
在他的想法里,他留守沂州,三个儿子带家眷前往后方。前可守,后可逃。虽然王宣本人危险了一些,但王家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华夷之别?王家的富贵安稳,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华夏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不可能!绝不可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华夏先丢河西,后丢燕云十六州,再丢整个北方,到了最后崖山惨剧,亡天下!虽然中间也有许多反复,宋太宗北伐至幽州,岳飞北伐取汴梁破金兵于朱仙镇,甚至钓鱼城打死蒙古大汉蒙哥,但那不过是历史的逆流,昙花一现而已。
华夏的气运,早就衰微几乎不可见了!
最终的胜利者,必定是属于胡人!只是现在,有些反复,胡人暂时处于下风而已。
王家,必须要站在胜利的一方!
必须要和代表华夏的朱家,势不两立!
甚至于,在王宣的想法里,朱标的三十万大军也没那么可怕。
三十万大军又如何?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朱标小儿才几岁?
论算计,怎么可能比得过年近花甲王宣?
所以,当三个儿子秘密带家眷出了沂州后,王宣马上召见了朱标的使者徐唐臣,宣布愿意投降。只是城中反对意见太多,还请朱标宽限几日。为了表示诚意,他愿意派使者,带着财物与军需,前往淮安劳军。
这当然是诈降了。
但是,有诈降就有谈判,就能拖延时间待变了嘛。
王宣相信,年近六旬的自己,能把年不到二十的朱标,耍的团团转。
然而,事实,岂能让他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