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2章 归根到底,还是土地问题(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到八成。

    以亩产最高的四石田为例,百姓要交租得交三石二,自己才留八斗!

    如果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呢?这些田地就是官田了。朝廷得要脸啊,一亩最多收八斗田租。就是特意加重苏湖地区的田租,一石二斗,顶天了吧?

    还是以亩产最高的四石田为例,百姓能剩两石八!

    到底是要八斗,还是两石零八斗,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啊!

    所以,历史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

    表面上看,明朝苏湖地区的赋税最重,那些地主老爷们更是对朝廷恨之入骨(官田的地租在那摆着,他们的地租长不起来)。但是,苏湖低区依旧是天下最富裕的地区,百姓们的日子最为好过。而且,这么重的赋税,却没什么人造反。

    很简单的道理,那些地主老爷们敢造反,那些租了官府田地的老百姓就会绑了他们见官!

    还是那句话,从有田地的人手里收税,是效率最高,也是天下最难之事!

    苏湖地区因为太富庶,这里的土地每次天下大乱都会被朝廷以及达官贵人重新洗牌,土地变幻大王旗,反而成了历史负担最轻,最容易搞定土地问题的地区。

    元朝对这地区收重税,明朝对这地区收重税,清朝也是如此。

    唯有张士诚不收重税,赚了个好名声,结果身死国灭——他不收重税,粮食全落在了贪官污吏的手里,当然念他的好。那些大地主负担轻了,也念他的好。有话语权的就是这些人了,至于说平民百姓?那是什么?能吃吗?

    ……

    ……

    沈万二见微知著,明白朱元璋的大军必胜,请徐达、朱标、常遇春等人,献粮一百二十万石,并请徐达等人将迁指挥部到他的家中。

    朱标等人当然要往沈万二的家中一行。

    沈万二的确是极其有钱,宅院占地几十亩,雕梁画栋自不必谈。那一百二十万石粮食,确是足数也不必说。

    他家里面的一栋楼,高达九层,号称“百尺楼”,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天下数得着的高楼。

    从城楼远眺,能够俯瞰湖州城。

    这地方太好了。

    朱标、徐达略微商议了一下,就决定,将此地作为三十万大军的中军所在。

    于是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