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7章 标点符号,新朝气象(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灵机一动,道:“儿子想到了一个法子,应该能为父亲大人稍解劳乏。”

    “什么法子?咱先说清楚,权柄不可假于人手。除了标儿你,咱谁都信不过。”

    “不是要什么人分父亲大人的劳乏。”朱标道:“儿子的意思,是朝廷规定,所有公文必须加上句读。”

    “句读?”

    所谓句读,就是句子停顿的地方,也可以用来称呼“标点符号”。华夏古代,当然是有标点符号的,但是因为两个原因才没有推广开来。

    其一,古代的标点符号,远没有后世完备。比如句读的位置吧,不是在最后一个字的后面,独立占据一格,而是在最后一个字的旁边加个小小的标注。仅仅这点小小的差异,标点符号便于理解的作用,就直接将近一半。

    其二,加上了句读,就相当于文章掉了逼格——没学问你读个屁的书啊?没学问,你当个毛的官啊?

    所以,在朝廷的正式公文中,是没有句读的。

    句读主要出现在民间书籍,或者朝廷给百姓看的榜文中。

    比如徐达去世后,朱元璋给徐达亲笔写的《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就用了句读。因为这碑文的作用是向天下人宣扬徐达功绩的。不加句读,老百姓看不懂碑文,这碑立得还有什么意义呢?

    “句读?”朱元璋眉头微皱,道:“加了句读的公文,的确容易看懂。但是,这会不会显得咱没学问?或者说……失了咱泱泱大国的威风?”

    这就是朱标身份带来的好处了。

    别人提这个建议,朱元璋肯定会眼睛一瞪,“怎么?你是暗讽咱出身乞丐,没读过书吗?来人,推出去砍了!”

    但是,朱标如此建议,朱元璋只会就事论事,绝不会考虑其他方面、。

    朱标道:“儿臣以为不会,原因有三。”

    “哪三点?”

    “其一,新朝必有新气象。我吴国即将开国,朝廷典章、制度,都要与前朝不同。咱们此时提出,奏章必须用句读,朝臣们反对的声浪会最低。非但如此,儿子还设计了一套新的句读,名曰标点符号,更能凸显新朝新气象之意。”

    说话间,朱标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了几个标点符号,道:“父亲大人您看,这是句号,表示一句之完结,跟之前的句读并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