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敢死之士,今晚乘坐一些小船,诈降陈友谅。明日决战的关键时刻,那些敢死之士在陈汉军中突然反水,发动火攻,这就跟赤壁之战不一样了。陈友谅会不会上当?有没有几分成功的可能?”
“纵没有五六分可能,也有两三分了!”
常遇春话音刚落,丁普郎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向着朱元璋深深一躬,道:“如果上位要招募敢死之士诈降陈友谅,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
张志雄、王胜、张兴祖、赵庸……好么,一下子十来员战将站了出来,要求参与这场诈降行动。
莫误会,这里面绝大多数不是为了吴国,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陈汉降将。
换言之,他们是徐寿辉、赵普胜、倪文俊的旧部。、
这些人甘冒奇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原来的主君或者朋友,报那血海深仇。
“诸位爱卿真是忠勇可嘉,不过么……”
朱元璋有些犹豫。
他倒不是害怕失去这些战将,而是觉得未必如丁普郎所言,此事有两三分成功的可能。
陈友谅别的方面不大行,但论起阴人来可是行家。这些陈汉旧将前去诈降,恐怕一成成功的可能都没有!
要不要用十几员大将的性命,赌那个极为微小的胜利可能呢?似乎不大划算啊!
最终,朱元璋还是向朱标看来,问道:“标儿,你怎么看?”
“我以为…”朱标朗声道:“陈友谅狡诈凶残,诈降之计,绝不可行。但是,明天用火药,对陈友谅行火攻之计,还是可以考虑的。”
俞通海道:“但是,咱们的火药船,靠近不了陈汉战舰怎么办?”
“这有何难?”朱标眉毛一挑,道:“没有了诈降之计,这不是还有……东北风么?”
确实,东北风才是关键!
后世之人对赤壁之战的几个故事简直耳熟能详,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庞统巧献连环计、借东风、黄盖诈降、华容道……等等。
但这些故事,有些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有些是《三国演义》编的。
比如,黄盖诈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