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 潜龙在渊,厚积薄发(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当然了,朱标现在的主要精力,还不是在朝堂上,而是在自己后院的工坊中。

    那里有宋濂、章溢、叶琛三位大贤,在率领各位工匠,对玻璃进行着最后的公关。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有着朱标记忆中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有着充足的经费,虽然三位大儒也在竭尽心力,虽然十数名能工巧匠也在努力,但是制作出来的玻璃甚是浑浊,比琉璃强不了多少,直到现在也称不得成功。

    “实在不行,本世子把隔壁的宅子买下来,咱们再招些工匠,再造一个玻璃炉!”朱标给人们打气,道:“西洋人能造出玻璃来,吾华夏人必定也能!咱们多做些实验,多总结些经验教训,就离着天理就近了一步。这玻璃,咱们一定能成功!”

    “买宅子的事倒是好说……”章溢苦笑道:“但是,这工匠,现在还真不好找了啊!”

    叶琛道:“可不是吗?现在咱们吴国人开荒就能拥有自己的田地。不知多少工匠舍了本业,去开荒种田去了。现在,不是咱们舍不舍得花钱请工匠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空闲工匠的问题。”

    “确实,土地才是咱们华夏人的命根子啊!”事到如今,朱标也没什么好办法,道:“那就只能发挥咱们现有的力量了。三位老师多用些心,另外告诉那些工匠,谁能提出好的办法,本世子必当不吝重赏!”

    “也只能如此了。”

    ……

    ……

    就在朱标为玻璃之事甚是头疼的时候,吴国的国力却是在蒸蒸日上。

    很简单的道理,土地新政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对于流民来讲,不用花钱,只要开荒就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还三年免征,天下还有这种好事儿?当然要竭尽全力地开垦土地,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产业。

    对于那些原主来讲,他们是因为战远避他乡的。现在吴国的政令一出,当然得尽可能的赶回来。毕竟,虽然吴国的官府说五年内归来会拨给等量的土地,但谁知道朱元璋说话算数不算数啊?还是赶紧回来恢复生产才是正经。当然了,因为战乱的缘故,很多荒地的原主已经去世,吴国朝廷倒是不用担心荒地真的不够用。

    对于跟开荒无关的佃户,也是一大利好。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