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朱标,打造巅峰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追亡逐北,气吞千里(3/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真的认同吴国的统治吗?

    如果不能好好消化一番,朱元璋简直睡觉都不安稳。

    于是乎,朱元璋的大军完全停了下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吴国境内开始了。

    先说军事。

    朱元璋调了最有威望的几员大将调进入中书省,主持全国军事改革。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徐达为中书省右丞、汤和为中书左丞,常遇春为中书省参政、邓愈为中书省参政。

    这五人负责全国的军队调动和布置,让吴国上下总共近三十万大军凝为一体,如臂指使。

    再说民政。

    首先,设立盐法,对境内的食盐买卖征税,二十税一。

    其次,设立茶法,吴国是茶叶的主要产地。商人要在产茶的郡县缴钱领取茶引,方才准许出吴境贸易。

    最后,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行。

    当然了,无论是军事方面的改革,还是前面几条民政改革,都只是繁重而已,算不上棘手。

    真正棘手的还是土地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与此同时,也是帝王的根本所在。有了土地,就有了粮食,有粮能能招兵,有兵就能抢地盘,地盘多了就是皇帝。这是人人都能懂的大道理。

    大道理人人会讲,真正用好这个大道理,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现在,连年征战,一方面是田地荒芜。另外一方面是流民遍地。那么,招流民垦荒就成了当务之急。这里面就有个问题:流民开了荒算谁的?这田地是有原主的啊!如果说,这原主回来,流民要归还土地,那谁还肯开荒呢?如果说,不归还土地,让那些逃亡的原主如何接受?人家这土地也不是偷来抢来的啊,从道理上就说不过去。非但如此,这让陈友谅、张士诚治下的有产之人,如何看待?朱元璋这不是要相当于得罪天下士绅吗?

    再比如,吴国境内的大地主,或者说是豪强,如何处置?这些人隐匿了大量的土地,该怎样对待呢?对他们严了,可能直接造反,甚至与陈友谅和张士诚暗通款曲。对他们松了,没有足够的税收,又无法养兵备战。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定远军的后遗症!

    定远军的实力的确强大,但花钱也多啊!为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