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的钱缩了一大半不说,安县侯近些年的俸禄所剩无几,有的被人瓜分走,侯夫人当家过,最知道朱家内部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至于朱家名下的田产店铺,不提也罢,查封的查封,不景气的不景气,哪里会有什么快活日子?
因安县侯和三皇子之故,此生朱培道无望科举入仕。就连叔伯兄弟家的也被逼着辞官归隐,朱家彻底无望。
但朱家留下来的财富足够他们衣食无忧,只要不大手大脚。朱培道暗暗庆幸自己不算是爱享受的人,精打细算一阵子,再做点小生意,也该会拥有比较好的生活。
朱培道的苦头是无穷无尽的。他没有当过家,只一厢情愿地认为做生意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他也不笨,完完全全上得了手。
等真正上手了才发现,原来做生意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做了几笔生意被人坑得血本无亏不提,他去哪儿也都会引来一干人等的冷嘲热讽 。
以前朱培道高高在上,自命不凡,他们碍于皇后的尊贵和安县侯的身份 哪里敢得罪这位公子哥?现在好了,公子哥不过是一落魄的鸡,安县侯被赐死是罪人, 朱家满门再无崛起的希望。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朱培道忍辱负重,咬牙切齿。他已经得罪不起这批达官显贵的子弟们了,他不再是国公世子,皇后侄子,只有忍住这口气,他一直留在京城无非是徒留笑柄罢了。
要不是母亲体弱不宜长途奔波,,三皇子那边也需要他去看看,否则 他真的不想留在京城。
朱培道摔了一个又一个跟头,年轻气盛的公子哥当年能一掷千金为红颜,如今的他,衰老而平庸,再也无心力做得出那等热血上头的事情了。
在朱培道一心一意要重振家族的时候,另一头,皇宫的老皇帝年迈多病,确立太子后的老皇帝一夜之间轻松了很多,而且他也把诸多朝政大事委托安乐王和皇太子处理 。
皇太子年幼,但胜在聪明伶俐会听谏言,安乐王也是忠心耿耿的能臣,这个君臣组合,老皇帝是比较放心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乐王的地位水涨船高,老皇帝直接准许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极大的恩宠荣耀,历朝历代并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