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呢,现在只有老于头有空闲时间,一个人抓起来太累了,她可以提前寻摸一下以后开药厂的地点。
饭店呢,现在除了她和严母有时间做饭外,其他人都指望不上,这样太累了。
物流呢,好像也不太行,车辆的问题还不好解决。
至于学校、博物馆什么的,就更加不现实了,只有解决了温饱之后,大家才会去考虑那些精神层面的问题。
思来想去,管彤想到了两样比较适合操作的项目。
一样是开个私人的木器厂,这也算是她的老本行了,不会引人怀疑,还可以从国营木器厂里挖人过来,同时铺面也可以开起来,木器厂里可以定制,铺面里可以买现成的。
顺带着,还可以在铺面里卖一点空间里的小家电之类的。
还有一样是开个罐头厂,水果、蔬菜、肉、蛋、奶都可以做罐头,也可能增加奶制品加工,就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合适的生产线。
这样同时也可以买一个铺面,这样卖罐头的同时,也可以卖一些新鲜的水果、干果之类的。
管彤跟严硕明商量的时候,严硕明更倾向于第一项。
一方面是人手和材料来源都是现成的,就算不能挖人过来,找国营木器厂的人过来干点儿私活也是可以的。
各种器具投入也不大,就算赔了也有人可以接受。
可罐头厂就不一样了,水果来源、销售渠道都是需要去打开的,还有就是罐头生产线从哪里购买,也是需要去了解和学习的。
如果严硕明没有读研,他的空余时间可以去打听一下这些信息,但现在的他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这些入口的东西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儿的好。
之后木器厂的地点选择,铺面的位置选择,就都是严硕明去跟严硕鸿去讨论的事情了。
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木器厂挖人和出钱。
挖人的进展十分不顺利,跟她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人并不是看你给的钱多,跟你有交情,就愿意去你那里工作的。大家都喜欢在国营厂或者国营单位捧着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干到退休。
虽然没有一个愿意直接跟着管彤干活的正式工,但大家都愿意给管彤干私活,按件给钱。进料的地方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