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0章 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王泽伟在去美国之前,就已经跟刘士卿以及丁崇祥等人沟通过,银河实业已经将太空基地股权的售价统一调到了七千亿华夏币,最少不能少于六千五百亿华夏币。对于日本,当然不能适用六千五百亿的价格了,七千亿才是比较合适的。

    在王泽伟发表演讲之后,普京总统就代表俄罗斯跟刘士卿通话,希望刘士卿能够遵守前约,先把答应留给俄罗斯的一成股权留下来,不要对外出售,容俄罗斯方面进行必要的讨论和协商,更主要的是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太空基地的股权。普京总统的口气这次松了不少,再也见不到当初刘士卿求到他的时候,那种敷衍了。

    只是欧洲人会拨算盘,银河实业也不缺乏这方面的高手。欧洲航天局一共十一个成员国,分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这里面摆在第二位的就是德国。银河实业跟欧盟之间的僵持状态,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德国警察粗暴对待王泽伟和杨诺婷而引发的,而时至今日,德国政府都没有明确的表态,那几个德国警察也是屁事没有,该上班上班,该领工资领工资,甚至有些激进的德国民间组织,还将他们捧为了民族英雄。

    英国已经加入了欧盟,但是英国在政治意愿上,跟欧洲大陆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坚持使用英镑,不采用欧元,绕开欧盟,跟银河实业进行接触,这都是英国不同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地位。

    俄罗斯没钱,不代表别的国家没钱,在王泽伟联合国演讲之后,日本政府第一时间跟银河实业取得了联系,表明日本方面愿意在太空基地领域跟银河实业加强合作,日本方面愿意大比例入股太空基地,成为太空基地的大股东。

    能不往国际空间站运送的设备就不运,功能能够集合到一起的就集成,能够小型化的就尽可能的往小了做。要想达到这些要求,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单说设备小型化的问题,在实现同样功能的前提下,通常是越往小了做,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国际空间站所有的设备都要小型化,对参与国的技术要求,财力状况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王泽伟经历过的谈判那些标的金额在一亿华夏币之上的谈判,没有一千次,也有八百次了,如果再算上规模比较小的谈判,次数就更加的难以统计。但是就属这次,谈判进行的极为艰难,前段日子,跟微软公司的谈判,进展的速度就像是乌龟爬了,但好歹,还有进展,这一次,那乌龟干脆得了重病,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持,美国政府丝毫不肯做出任何的妥协,他们算中了银河实业不可能甩开他们,要不然的话,银河实业也不会派出王泽伟、邵若涟这两个一等一的核心成员,赶到美国向美国政府做推销了。

    对于别的国家来讲,加盟太空基地,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否加盟的问题,另外一个则是加盟的费用能否承受的问题。但是对欧盟来讲,却是能不能加盟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去讨论是否加盟的问题,更遑论什么加盟费能够承受的问题。

    只要他们能够在太空基地立足,那么他们就可以寻找机会,学习相关的技术,花上一段时间,摆脱银河实业,单独制造出来属于日本自己的太空城,在未来的太空利益分割之中,抢占到一块比较大的蛋糕。

    听到这个报价,日本方面并没有感到多少惊讶,只是表示在价格方面可以跟银河实业协商一下,前提是日本要得到太空基地不少于百分之十的股份,最好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

    在这样的背景下,哪怕是欧洲航天局说破天去,银河实业也是不可能跟欧洲航天局有任何合作关系的,除非是德国退出欧洲航天局,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揭幕,只有第一时间搭上这趟班车,才能够享受到最大的权力,就像是二十多年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蜕变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原来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会员国,不是的,就需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谈判,才能够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那样的话,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日本人口众多,国土狭窄,资源匮乏,自从二战扩张失败之后,就转而用科技立国,这些年,日本的立国之本执行的很不错,甚至曾经一度跃升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来虽然有些衰败,但是至今日本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排名仍在前五之列。

    如今,银河实业正式向外公布了他们的目的,在太空近地轨道,建设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太空站,也是人类第一座太空城,一个面积超过了两百万平方米的太空基地。如果将维持太空城运转的必须的设备所占用的空间,留给人们活动用的面积,也将在一百五十万平方米之上,相当于三个半左右的天安门广场。

    当然,摆在欧盟其他成员国面前的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甩开欧盟和德国,单独跟银河实业达成合作协议,但是这样做,明显违背了欧盟做出的禁止成员国跟银河实业进行任何形式合作的禁令,等于是挑战欧盟的权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