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2章 无人驾驶核潜艇(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的多项军工产品,基本上都是针对陆军的,海军和空军受惠的很少。他之所以力挺刘士卿,除了刘士卿早就名声在外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力挺能够有所回报,最好能够让刘士卿搞出来一些能够根本性改变华夏海军作战力的重型武器装备来,也好让海军能够跟陆军一样,鸟枪换炮,向上攀升一个大的台阶。

    “刘总,这个无人驾驶核潜艇,银河实业是不是能够造出来?”洪大磊问道。

    洪大磊的想法倒没什么错,制造白色的煤球对刘士卿来讲,真的不是什么难题。世上很多可燃物都不是黑色的,将它们制成煤球,非常容易,即便是剔除掉这些材料,刘士卿完全可以用碳氧分离机早一些金刚石抑或者金刚硬钻为主料的煤球,别说是白色了,就算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他都能够造出来。科技发展到了极致,是完全可以改变人们很多根深蒂固的观点的。

    刘士卿淡淡一笑,“三卫将军,刚才齐总说的哪些问题,你们也都听到了,你们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吗?”

    这种潜艇说起来热闹,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只要潜艇是人在操作,就需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把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什么一潜好几年的潜艇根本就是一种奢望。

    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核潜艇上采用的,常规潜艇因为严重的依赖柴油,一旦下潜到水平面以下,那么其携带的每一滴柴油都弥足珍贵,短时间内消耗一部分柴油,制造氧气,还是可以的,但是想在长达数日、甚至数十日的时间长度内,都依赖柴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来制造氧气,满足官兵们的需要,就显得不太现实了,除非是增加常规潜艇携带柴油的数量,而这一点,也不是那么现实。

    全军系统更换发动机,所花费的资金绝对是一个不菲的数字,不过相比起更换发动机之后,节省的采购油料所花费的费用,后勤部门所承受的供给压力以及发动机保养、车辆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产生的破坏等等,全部叠在在一起,绝对要超过更换发动机所花的费用,总体来讲,这个费用还是比较划算的。

    “是呀,刘总,你快点说说,你们银河实业是不是有这种技术实力?”胡智胜颇有一些迫不及待的架势。

    洪大磊笑道:“刘总,我不否认齐总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再有道理的事情,在你的面前都有可能变得没道理。别的不说如何保证潜艇在海洋中长期潜伏,而不被海水腐蚀。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了答案,海水淡化西输工程的抽水泵、管道采用的材料不就是可以抗海水腐蚀的材料吗?还有,你们银河实业不是牵头再搞水下都市吗?将海水隔开所有的材料应该也是这种材料吧?你有什么话,尽管说,总装备部跟银河实业是一家,有什么好东西,尽管拿出来,还怕我们总装备部赖账吗?”

    “各位,这年头什么都讲究无人式,天上飞的有无人飞机,地上跑的有无人汽车,我们银河实业还搞了机器蜘蛛,我听说现在已经有人搞出了无人驾驶的船只,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搞一种无人驾驶的潜艇呢?如果能够搞出来无人潜艇,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无人潜艇进行一下补给和检修,那么就可以让无人潜艇长期的在海洋深处进行潜伏?如果把无人潜艇搞成核动力,那么这种潜艇在海洋深处潜伏个十年八年的,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一艘潜艇也就那么些人,几十个,了不起上百个,这样一个团队,在海洋深处一呆就是数日甚至数十日,每天都有紧张的战斗任务、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放眼望去,除了仪表仪器,就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再加上大洋深处通常都是乌漆麻黑的,什么美丽的风景都谈不上,即便是退一步讲,大洋深处真的有什么风景,时间长了,也就腻了。可以相信,除了天生神经比较迟钝或者比较自闭的人之外,大概没人愿意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呆着。

    目前的潜艇中都装有氧气发生装置,包括电解水制氧、氧气瓶、液氧罐,仅仅是液氧罐释放的氧气,就足够全艇人员呼吸3个月了。潜艇中还常常使用一种“氧烛”,它由特殊化学材料制成,样子很像蜡烛,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氧气。

    潜艇作为一种在水面下,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的重型军事装备,如何在海洋深处长时间潜伏,而不被敌方发现,始终都是摆在全世界潜艇专家面前一道必须要正视的难题。

    与此同时,艇内还装有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它们虽然不产生氧气,但能处理艇内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空调设备则能控制艇内的湿度和温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两个问题跟补给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潜艇发展的主要难题。潜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次性携带够补给之后,下潜到海洋深处,在海底一呆就是好几年,久到敌对国家都已经忘了这艘潜艇的存在,可是等到己方有需要的时候,这艘潜艇突然就从海洋深处冒了出来,出现在敌人的家门口,把鱼雷、导弹什么的,一股脑往敌方轰,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另外一个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不管新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