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8章 救市的方式比较特别(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银河环保是全流通上市,股票百分之百上市,银河环保掌握着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股票,这就是说现在银河实业是银河环保绝对的庄家,只要银河实业愿意,把银河环保的股价推高到两百华夏币,三百华夏币,甚至五百华夏币,都没什么问题。不过这种做法,对银河实业丁点好处没有,不过是虚假的繁荣而已,除了骗骗自己之外,没有什么股民会认账。

    这十七名员工之中,有四个外籍员工,两名以色列籍,一名沙特阿拉伯籍,还有一名是美国籍。他们虽然不是华夏人,但是凭着高超的技术水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的文化理论水平,最终击败了数以千计的竞争对手,被调入了宇航员大队。当然,他们免不了要接受心理测试,而且是相比起华夏籍员工,更为苛刻的心理测试环节,最后才通过了审核。

    就在刘士卿跟塞得王子签署协议的时候,银河实业内部招收宇航员的事情,也逐渐的接近了尾声。经过了层层筛选,最终十七名员工过五关斩六将,幸运的成为了银河实业第一批宇航员。

    王泽伟、沙哈里·马贾德拉率领的投资团队再也买不进银河环保的股票之后,就把他们的战果向刘士卿做出了汇报,并请刘士卿给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如果能够在赤潮爆发的早期,就对其进行控制,那么赤潮的危害就将减弱到最小。当然,最好是能够根治赤潮,要不然在赤潮爆发之前,就能够进行预警,抢在赤潮爆发之前,及时投放赤潮灵,控制赤潮的爆发,那就更好了。

    国内的沿海省市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银河实业在高新技术上所表现出的雄厚实力,让他们几乎都有些迷信银河实业,认为这世上没有银河实业办不到的事情。何况,赤潮牵涉到了沿海各省市的实际利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赤潮一旦爆发,那么渔民和渔业公司就不能够到相关海域进行捕捞作业,这自然会影响到渔民和渔业公司的收入,进一步就会影响到当地的税收。

    生活垃圾则是将尽可能多的把生活垃圾中还能够再次利用的废品,从垃圾中拣出来,然后进行处理,二次利用。不能利用的,则作为燃料,进行焚烧,产生的热量用于烧水,焚烧产生的气体,则进行相应的处理,回收其中的可用物,焚烧产生的残渣则进行相应的处理,进行深加工,作为耕地的土壤或者是肥料。

    银河环保上市这两年多的表现,股价虽然高的离谱,但是经营状况却始终都是不瘟不火,每年都有利润,却赚不了什么大钱,扩张也都很稳定。

    刘士卿给出的答复很简单,就是继续持有银河环保的股票,等到合适的时机之后,再把股票卖出去。与此同时,银河环保的管理层收到了老板刘士卿传给他们的一部分生产线升级的技术资料。

    作为银河实业的子公司,银河环保始终都跟高新技术沾不上边,算得上是银河实业体系中的一朵奇葩了。刘士卿也一直没有对银河环保投以太多的关注,主要是在几百年后的银河联邦,垃圾处理的手段依然比较的有限,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的技术领域。

    不过这次银河环保的股价不正常波动,也促使刘士卿不得不好好的正视一番银河环保的技术问题。银河环保是银河实业唯一一家上市的子公司,可以说是银河实业的一张脸面,股价的不正常波动,让银河实业脸面失色,而且银河环保缺少技术支撑,也给有心人打压银河环保的股价留下了可乘之机。

    刘士卿决定把银河太空宇航员大队的人数控制在二十人左右,这样一个规模,在银河太空的早期足够使用了,等到银河太空发展起来之后,再继续扩大宇航员队伍也不为迟。除了景海涛、刘文斌和张翠柏三个人之外,再招募十七个人就够了。

    如果上市的不是银河环保,而是银河软件或者银河半导体,那么即便是有人想打压股价,股民们都不会认账,因为银河软件或者银河半导体都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市场表现良好,这样的上市公司是最容易被股民们信赖和支持的,相比之下,银河环保就不行了。

    国家海洋局颁发许可证的消息,迅速地在国内外传播开来,国外媒体对这个消息进行了关注,但是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做出尝试,那些国际知名的绿色组织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表示了谨慎的乐观态度,有的干脆呼吁国家海洋局能够收回成命,不要在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就妄图治理赤潮,进而导致更大规模的生态灾难。

    银河环保的股价畸高,症结就在于此。等到有人决定打压银河环保的股票的时候,而作为母公司的银河实业又置之不理的时候,潜伏在银河环保身上的所有与高股价不相符的问题,就全都暴露了出来,成为了银河环保股价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银河实业所持有的银河环保的股权比例一直在不断的稀释,最低的时候,银河实业持有的股权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多,现在,银河实业持有了银河环保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股权,购进的成本基本上就是二十六七元华夏币左右,就这一点,就可以想象银河实业单纯的买卖银河环保的股票,就赚了多少钱。

    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