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但是跟美国人、欧洲人、俄国人,还是有着不小差距的,甚至在部分领域,跟日本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一点,是因为华夏相关领域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造成的。国内天文学、空间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迫切的需要能够寻找到一个解决这些薄弱环节的契机,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无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原因。
他来找刘士卿之前,华夏科学院的多个院直属单位,像什么国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等单位的负责人,联袂拜访他,希望院长无论如何也要帮他们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资料搞到手,最好能够从刘士卿手中,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给买下来,哪怕是多花点钱也行。
卢永祥大喜,顺手就给刘士卿带了一个高帽子,“刘总,我就知道你是天底下最慷慨,最支持咱们华夏科学院发展各种高新技术的人了。”
刘士卿又道:“第三,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负责日常管理的华夏科学院必须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所有资料,无偿的全部复制一份给银河实业。”
刘士卿点点头,“我倒是想派人,可是我现在手下也没有相关的人才呀。”其实不是他手下没人,而是刘士卿不想把资金花费在建设千里眼太空望远镜配套设施上,像什么地面接收站、卫星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等等,都是动辄数以亿计的资金,即便是他投资建成了,也对他的宇宙飞船计划没有太大的用处,还不如全部推给华夏科学院,他们本来就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研究机构,推给他们,既节省了银河实业的资金,也避免了在国内搞重复建设,节省了资源。
刘士卿很清楚,只要能够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到太空,那么造价昂贵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就是一个矗立在太空中的一块活生生的广告招牌,以后但凡是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人们在议论它的时候,都免不了要说上一句千里眼太空望远镜是银河实业所有,这就是实打实的广告效果。这是通过正常的广告渠道,花上几十亿华夏币,绝对无法达到的成就。要是刘士卿因为自己用不到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大部分功能,而一犯傻,把其所有权卖了出来,想让全世界新闻媒体给其做宣传的企图,将化为泡影。
“刘总,你说吧,要多少钱?”卢永祥忍着肉疼,问道。
刘士卿连忙摆了摆手,“卢院长,你先别忙着夸我,听我把话说完。想让我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移交给华夏科学院,必须要满足我几个条件,首先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还得挂在我们银河实业名下。”
卢永祥最头疼谈钱的问题,华夏科学院有钱不假,但是这个“有钱”却是需要打上引号的。毕竟绝大多数科研,都是吞噬资金的怪兽,鲜少有那种不需要花费多少资金就可以解决的项目。特别是太空开发这一块,更是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华夏币的资金就出去了。华夏科学院的科研经费主要靠国家拨款,每年拨的资金都是有数的,看着不少,但是分配下去之后,很多时候,都还存在着资金的缺口。
其实一百亿华夏币的造价,刘士卿还是虚报了一些的,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并不需要一百亿华夏币这么夸张,根据刘士卿的测算,也就是七十多亿华夏币。之所以这么便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掌握着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制造太空望远镜的技术,再加上太空望远镜的各个零部件以及搭载的各种科研设备,都是由刘士卿的全自动智能实验室或者银河实业的各个子公司制造的,无形之中,成本就下降了许多。
卢永祥、叶秋燕等人那里知道刘士卿的小九九,他们还以为刘士卿是按照一贯的做法,做出的将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们要是知道刘士卿的真实想法,估计飞气得吐血不可。花上几十亿华夏币,只为了在太空中给银河实业树立一个广告招牌,这种事,也就只有刘士卿能够干得出来。
“卢院长,这样说吧,我制造咱们国内科研体系最完整的就是华夏科学院了,其他任何单位都是没有办法跟华夏科学院相比的。我可以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把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全部移交给华夏科学院。”刘士卿笑道。
卢永祥问道:“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别的要求吗?”
刘士卿对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如何进行合作,有着非常深层次的考虑,千里眼太空望远镜背后所蕴含的技术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他多少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华夏科学院、国家航天局等垂涎欲滴,他也有所预料。在现阶段,他还没有把这些技术免费送人的打算。
围海造田工程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关系,其造价多少,人们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故而刘士卿所多少就是多少,别人就算是有所怀疑,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和刘士卿进行辩解。千里眼太空望远镜就不太一样了,美国人和欧洲人联合制造的太空望远镜的具体花费,都是可以查到各种公开数据的,刘士卿就算是能够在千里眼太空望远镜的造价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