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3章 再去当一回包工头(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地下建筑群的面积也相当的大,采用全智能控制,可供千余人在里面非常舒适的生活,储备的米面粮油等物资,可以维系这一千多人三年的生活。当然,如果多存放点物资,少安排几个人,即便是地面不提供补给,也足以让这里面的人们生活更长的时间了。

    刘士卿和廖羲传的这次会晤。为银河操作系统以后的销售、宣传策略定下了一个基调,因为现在银河操作系统还在公开测试阶段,这些宣传手法将会在正式版上市的时候,才开始使用。不过廖羲传在和刘士卿商量之后,决定提前放一些风声出去,先看看市场的反应如何,如果不好的话,销售宣传的策略还可以调整,如果市场反响好,那么这些销售宣传的策略就有必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加强,以备吸引到更多的人气。

    郭倩蓉和杨诺婷都没有询问刘士卿是从哪里搞来这些设计方案的,而是兴致勃勃的从刘士卿已经初步筛选过的方案中,挑选着她们觉得不错的。

    刘士卿又梳理了一遍手下的各员大将,数来数去,还真的找不出来一个能够代替康永恒的。犹豫了半晌,刘士卿跟康永恒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到第二实验室来一趟。

    刘士卿、郭倩蓉和杨诺婷三个人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这一套建筑全部建设完成,直到最终入主,只怕没有个两三千亿华夏币的投入,拿不下来。地面上的建筑好说,关键是底下的建筑,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了。

    这些方案无一例外都是银河联邦最著名的建筑或者建筑群落,有的偏向于科研,有的偏向于学术,有的偏向于教学,有的偏向于娱乐……什么风格都有,可以满足各个人们各个层面的需求。

    不过对于这个地下建筑群,刘士卿有更好的安排,他将借鉴另外一套设计方案的地下部分,对这个地下建筑群进行改造,将之改造为地下科研城和地下工厂。以后他要进行的绝大部分科研项目,都将放在这个庞大的地下工厂来进行。

    方案选好了,施工队伍也确定了下来,之后要面临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为整个工程挑选一个总指挥,选择一个好的监工。这个建筑群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银河实业的大本营,其重要性比银河实业总部、银河工业园还要高出很多。施工自然不允许有任何的马虎,必须保证工程质量百分之百的合格,即便是有地方会出问题,也不能够是关键的位置出问题。

    对这个问题,刘士卿早在一两年前,就有过相关方面的考虑。但是后来事情一多,就给拖延了下来。现在屈指数来,再有十四五个月的时候,他在燕京的学业就将结束。那时候,他在燕京大学、水木大学的影响力已经形成,即便是他不继续留在燕京,有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这样一个毗邻两所高校的高新技术实验园,再加上银河协会以及其他子公司的相互作用,足以保证每年都可以从燕京招录到一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这样一来,他是否留在燕京,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像当今最常见的地下工程——地铁,其造价平均在每公里五亿华夏币之上。地铁系统相比于刘士卿要打造的地下科研城、地下工厂,简单的多了。何况,地下科研城是一个面向的发展,不像地铁是线条式的施工建筑,而且地下科研城对地下建筑的要求又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倍。可想而知,要按照刘士卿的要求,把地上地下两层建筑建设好,估算出来两三千亿华夏币,相对来讲,是一个多么保守的数字。这主要是建立在很多设备都是银河实业自己能够制造的,施工队伍也是银河实业的子公司。无形之中,就可以节省不少的费用。

    这套方案在设计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庭院式风格,运用几何图形,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与现代化的最新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建造成各种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的庭院式建筑物。灰瓦白墙,色彩淡雅别致,多走廊,拥有精巧的庭园,充满了江南书卷气息。在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上,却多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属于一种典型的将古典和现代结合到一起的设计。

    康永恒办公的地方距离第二实验室不远,银河实业燕京分公司和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主任办公室都设在了北区,和第二实验室的直线距离,连五里路都没有,驾驶着双轮自平衡电动车,连十分钟都用不了,就到了。

    刘士卿也有意让康永恒也做这件事,就是不知道康永恒是否愿意。毕竟康永恒现在是银河实业副总经理兼银河实业燕京分公司总经理,兼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的主任,设身处地的为康永恒想想,他未必肯放弃这么舒适的工作,再去当一回“包工头”。当初建设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的时候,就把康永恒给累的瘦了十几斤。这一年多,好不容易才养回来。

    “老板,我倒是有个人选,就是康永恒。他曾经担任过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建设工程的总指挥,目前银河实业高新技术实验园已经运行一年多时间了,还没有听说过那栋建筑出现过质量问题。另外,康永恒这个人责任心比较强,有想法,敢闯敢干,敢挑重担。这个花费两三千亿的工程,除了他之外,我再也想不到谁还能够挑起这副担子了。”杨诺婷推荐道。

    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