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5章 咱们之间毕竟隔了一层(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水下都市一旦建设完成,那么人们在海洋之中就有了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在军事上,等于把防线向前推进了数百里。相当于变相的延伸了导弹的射程,将大炮架设到了敌人的家门口。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建设了几座不会移动的航空母舰。

    刘士卿呵呵一笑,“卢院长,你老的耳朵可真是伸的够长的,是不是又盯上了我们银河实业的这个工程。也想参与进来呀?”

    卢永祥没有掩饰,“要是你刘总不反对的话,我们华夏科学院还有华夏工程院,当然希望能够参与进去了。在大海中,种植经济作物,在海面下,建设水下都市,这样的盛事,两院要是置身事外的话,我们会留下千古骂名的。”

    “爷爷奶奶,二爷爷二奶奶,三爷爷三奶奶,现在就剩下自己人了,我就有什么说什么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刘士卿直言道。

    卢永祥点点头,他跟刘士卿打交道的次数不少,知道刘士卿是个什么脾气,合作可以,但是一定不能使那种光索取不付出的合作。华夏科学院跟刘士卿的几次合作,得到了许多,同样也付出了不少。

    何况,别看包括一号首长在内的中央首长还有军方的大佬们,都表现的对刘士卿无比的信任,但是他们肯定是不会允许法外之权的存在的。将来银河实业在华夏内海、领海的范围内建设完成了水下都市的话,肯定要把一部分管理权,像什么司法权、人口管理等权利,统一交给政府相关部门的。这方面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刘士卿也不想插手。

    卢永祥等人走的时候,都非常的兴奋。他们认为自己真是赶到了好时候,到了他们这个层次,金钱、权势对他们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他们需要的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就像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那样,在华夏的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弹一星这样的重大课题,并不是很多,但是海水淡化西输工程和围海造田工程绝对算是跟两弹一星同等量级的课题,尤其是围海造田工程,一旦建成,别说是在华夏史了,就算是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上,都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的。

    一听刘士卿同意让科学院、工程院参与到围海造田工程中,在座的两院院士们全都有些坐不住了。对他们来讲,围海造田工程要比海水淡化西输工程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原因是简单明了的,就是这里面的技术难度不一样。

    其实刘士卿跟华夏科学院的合作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合作的结果,都是双方都可以得到让己方满意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双方本来就是盟友关系了,今天只不过是把这种关系表面化、明确化罢了。

    老郭家就剩下刘士卿他们还有郭仕锴、宣桂芳还有郭仕达夫妻、郭仕勋夫妻了,他们坐在一起,说一些只能够在他们中间说的话。

    围海造田工程可就不一样了,里面有太多的难题需要克服,像什么抗海水压力的材料,如何避免水下都市受到洋流的影响,抗台风的设备如何建造等等,都是未解的技术难题。很多院士都是技术方面的疯子,见不得技术难题,一看到就手痒痒,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水下都市的建设,也有人想过,但是一想到想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消耗的天文数字一般的研究经费,院士们就放弃了这个念头。现在不一样了,银河实业能够提供他们从事这方面研究,所需要消耗的研究经费,说不定还能够直接提供相关的技术,对这些院士们来讲,他们可说是有福了。

    卢永祥笑道:“跟刘总说话,就是爽快。对了,刘总,我听说你聘请了宣大姐的得意门生初江伟,让他领衔另外一个工程,名字好像叫做围海造田工程,有没有这回事?”

    “这是不一样的,爷爷奶奶们要是不在银河实业内工作的话,咱们之间毕竟隔了一层,有些事情属于银河实业的内部机密,是不可能向非银河实业员工之外的人透露的。”刘士卿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很直白地说道,“有些技术难题,我是不可能交给银河实业之外的人来做的,不管他们和我有什么样的关系。”

    末了,刘士卿道:“各位前辈,吃白食肯定是不行的,这两项工程都是采用商业化运转的方式,是要讲究投入回报比的,不能说我给了某位院士几百万研究经费,结果什么研究成果都看不到,也不能说那位院士带着学生,到工地上晃悠一圈,我好吃好喝的招待,让其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其却一点忙都不肯帮,这是不可能的。我刘士卿不做吃亏的买卖,咱们既然是合作关系,那就要互惠互利,不能一方吃亏,另一方占便宜,要双方都得利才行。这点,我希望各位前辈明白,想在我这里浑水摸鱼,肯定是不行的。”

    “各位老前辈,你们有什么话就说吧。”刘士卿笑道。

    从民用的角度上来讲,水下都市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海洋历来被尊为宝库,海水中蕴含着大量的矿物质,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水下都市建成后,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更加的便利。

    既然将来就要和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展开合作。那么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华夏科学院、华夏工程院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和银河实业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