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特纳先生,我也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像常青树一样,四季常青。”
克林·迈特纳和克莱尔·戈登又跟刘士卿聊了一会儿,刘士卿总是觉得这个所谓的克莱尔·戈登有古怪,旁敲侧击问了他不少专业性极强的问题,都被克莱尔·戈登轻松的接了下来。
刘士卿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造智能机器人,靠程序对他们进行控制。只要设定好指令,他们背叛自己,泄露公司机密的可能性,无限的趋近于零。可是造智能机器人,牵涉到的行业,也是极为复杂的。银河仿真造个宠物机器狗,在刘士卿给了他们大量技术的前提下,还费了一两年的时间,到现在还没有把真正的成品拿出来。要是造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劳动的智能机器人,不比刘士卿造宇宙飞船轻松多少。
另外,刘士卿有他的那套《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心理倾向调查问卷》,可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但是减少却不等于杜绝。而且刘士卿很清楚人心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心理倾向调查问卷》即便设计的再严密,即便是集中了未来世界几十年、几百年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这玩意儿很多时候,只能当成一个参考值,不能当成是决策的手段,尤其是在牵涉到公司商业秘密保护这一块,更是不能将之全都压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心理倾向调查问卷》上。
赶在天黑之前,两位美国人起身告辞,刘士卿让陈俊玮代替自己送送两位客人,之所以让陈俊玮去,也是想让陈俊玮多审视他们一会儿。
刘士卿指了指自己的脸。“迈特纳先生,你的同事为什么一定要戴着墨镜呢?”
详细的阅读了一遍资料,刘士卿决定自己下一步要做的科研项目,除了单兵防护装备、大气干冰机后续开发之外,就是它了,如果能够早点开发出来,至少也能够为银河实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多上一道保险,尽可能的避免重要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止泄密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庄飞燕所领导的安保部只能保证尽可能少的人知晓公司的商业秘密,让不应该知道公司秘密的人,永远没有办法知道。却不能保证那些知道了公司秘密的人,不把秘密泄露给别人知晓。
“段姐,克莱尔·戈登有没有问题?”房门一关,刘士卿就问道。
“不好意思,刘先生,我的眼睛比较怕光,所以戴墨镜戴习惯了。”跟在克林·迈特纳身后的那位白种人把墨镜摘了下来,把自己的脸亮了一下后,又把墨镜戴上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克莱尔·戈登,跟迈特纳先生是比较好的朋友。”
克莱尔·戈登摘下来墨镜的时候,段丽怡、宋一涵、陈俊玮和陶恨天都看了他一眼,那是一张普通无奇,根本找不出来什么突出特点的脸,看了一眼后,似乎记住他长什么模样了,可是转念一想,又似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排在名单首位的是佘胜民和荀鸿燕。这两个人都是刘士卿的同学,前者是水木大学的,后者是燕京大学的,两个人的家境都比较困难,经过一个学年的相处,刘士卿对他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们的品性、家庭状况都经过比较详细的调查,他们两个都是属于心气儿比较高的,只要刘士卿能够一直善待他们,将来背离银河实业的可能性很小。
想来想去,刘士卿的脑海中逐渐的有了一个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