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4章 新型太阳能电池板(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刘士卿首先想到的就是能量罩。其工作原理就是在被保护者周围,用能量形成一个防护罩。不过这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很难了,有很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当然,刘士卿有可以搜索未来世界的互联网的信号接收器,倒也没有什么非常去攻克的技术难关,唯独就是不知道在现有条件下,是否能够把那能量罩做出来。

    刘士卿暗中叹了口气,看来自己还是想的太理所当然了,就像王泰元所说。光维持能量罩运转的能量来源,就很成问题。如果不能找到可以瞬间释放大量能量的电池,并且还得是重量轻、体积小的电池的话,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把单兵防护能量罩造出来。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老板,你太累了,还是歇歇吧。”杨诺婷有些心疼的道。

    “刘总,你的设想很好,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将其做出来。这里面有很多技术细节,是目前没有办法实现的。

    沪上市有一个教授,就是搞这个的,他到处游说自己的亲戚朋友,采用太阳能发电,因为自己家没有按照,故而没有什么说服力,后来他干脆在自己家的屋顶上,安装了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果然不但可以满足家庭每个月的用电量,而且还绰绰有余。

    其次,就是能量的问题。照你的意思来讲,你设计的防护罩将来是要挡子弹、挡火箭弹,甚至是挡炮弹的,那么阻挡一次,其所消耗的能量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阻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从何而来?显然要有一个提供能源的装置,也就是电池。在现阶段,有那种电池能够提供这么大的能量呢?即便是有,也必定是非常笨重的,肯定满足不了便携性的要求。”

    有钱好办事,很快总公司采购部就按照刘士卿的要求,把所有的东西全都采购回来了。由于老板要的急,很多机械设备、材料都是不计代价,直接走的空运。

    一转眼,刘士卿就在第一实验室耗了半个月的时间,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总算是有了一点眉目。这种以硅混合硒化铅、二氧化钛等材料,制造而成的电池板,在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时候,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六,虽说远远低于刘士卿的要求,但是相比起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可以规模化生产的。

    太阳能作为一种易获得、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研究人员努力发掘的焦点,然而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低下却始终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拦路虎。目前,常规太阳能电池最高转换效率仅为30%左右。

    紧随王泰元之后,其他几个总工程师也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反正是没有一个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现刘士卿的设想。

    刘士卿决定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开发太阳能和电池。这两个行业不是什么新鲜行业,都至少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全世界,都有成百上千家企业在做这两个行业。刘士卿可不是为了跟他们搞同质化竞争,他要做的是能够彻底引发太阳能行业变革和电池行业变革的技术革命。

    另外束缚太阳能产业,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所采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板,普遍的成本都非常的高昂,如果没有政府对之进行补贴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普及。

    有了决定后,刘士卿开列了一张采购单,让总公司的采购部照单采购,然后就和郭倩蓉窝在第一实验室,为即将开工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研究,做准备。

    银河电子的总工程师王泰元率先阐明自己的观点。

    不过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板,刘士卿很不满意,第一个不满意之处,当然是转化效率的问题了,第二个不满意的地方,还是成本问题,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板,照样贵的吓人,根本不利于大规模普及。

    刘士卿打算开发出来一种成本低廉、太阳能转化效率足够高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极其附属设备,只要这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开发出来,那么就可以解决公司相当大一部分能源问题,而且可以为其他公司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等到东西到齐之后,刘士卿、郭倩蓉就带领着第一实验室的员工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实验中了。和以前刘士卿搞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一样,首先要在实验室里面,把东西造出来,理顺生产工艺和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然后将之工业化。

    第一实验室位于银河工业园里面,这片总面积三千多,将近四千亩的工业园,全都是银河实业的产业,饮料厂、银河水务、银河电子、银河学校等全都设在这里。第一实验室和银河学校都设在比较幽静的位置,两者之间,就隔了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小马路。

    刘士卿把草图画了出来,然后把银河机床、银河电子等子公司的总工全都叫了过来。刘士卿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他们,这几位总工程师一听,全都大摇其头。

    这一天,刘士卿好不容易把头从堆积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