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3章 下一步(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防弹衣,搞出来另外的单兵防护装备。

    刘士卿对王泽伟也很尊重,并没有简单的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属下、员工,很多时候,都把王泽伟当成了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辈,一个可以推心置腹,无条件信任的家人。

    “士卿,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呀?我听杨秘书说,你搞了一个围海造田工程?这个工程是不是就是公司以后工作的重点?”王泽伟问道。

    王泽伟就知道刘士卿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真的很期待这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能够搞出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来。对他来讲,呆在银河实业,不是为了去挣刘士卿每年给他的那么多的工资、奖金和福利,而是为了享受那种站在世界最高峰的快|感。全华夏的所有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能够给旗下成员创造这种快|感的,不能说没有,但是能够隔三岔五,就来一回的,让旗下的所有成员体验到一次又一次的站在全世界最高峰,把所有的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后面的,也就只有银河实业一家了。

    刘士卿把自己的想法跟郭倩蓉和杨诺婷说了说,两女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她们俩是这个世界最不希望刘士卿出事的人群中的最坚定的两个。

    美国人为了造x-37太空飞机,预算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花在了科研上。刘士卿虽然掌握着成熟的宇宙飞船的制造技术,但是这并意味着不经过一定的科研攻关就能够造出来。何况,造出来的宇宙飞船,是不是就能用,还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毕竟太空之中可没有修理站,坏了,没地方维修不说,还有可能永久的滞留在太空之中,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刘士卿当然知道王泽伟为什么会这么说,“王叔,你放心,我一定会为佳佳的将来铺一条金光大道的。”

    刘士卿说的简单,但是无论是丁崇祥还是袁天成,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更不敢有任何的轻慢之心。刘士卿给他们那么高的年薪,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付出与之等价的劳动,这一点,无论走到什么地方,等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王泽伟的汇报主要集中在投资这一块,另外就是刘士卿交代给他的几件事情。银河实业的对外投资主要分三大部分,一个是银河风投,一个是银河实业科研基金会,还有一个就是由投资部直接运营的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上的投资。

    王馥佳的性子这两年早就变了很多,在刘士卿面前,从来没有耍过一次小性子,这一点,不但刘士卿知道,王泽伟同样也很清楚。两人不过就是说些客套话罢了,他们俩都很有默契,谁也没有提及到实质性的问题。

    造宇宙飞船,尤其是能够远航到太阳系之外的宇宙飞船,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够做出来的,需要做很多的铺垫,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金钱。美国人为了把x-37太空飞机造出来,光做出来的预算就高达四千七百多亿美元,可想而知,要把宇宙飞船造出来,需要花多少的钱。

    地球上的所有能源,归根结底,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太阳。太阳能也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之一,当然对刘士卿来说,太阳能只是他诸多选择中的一项罢了,除了太阳能产业开发,他还可以做其他的能源,比方说核能,甚至是可控热核反应,不过其他形式的能源开发,要么是现在的生产力条件不具备,要么就是刘士卿暂时没有办法涉足,就像核能开发,他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搞到核燃料,即便是向中央政府或者军方提出来购买,也很难获得批准,毕竟核燃料是个很敏感的领域,华夏又没有开过这方面的先例。

    行政管理团队和投资团队的汇报,一共占用了刘士卿一天的时间。直到7月25日,刘士卿才开始正式的思考他的产业发展之路。

    “我想做太阳能。”刘士卿说道。“我在俄罗斯的时候,美国科学院的克林·迈特纳曾经找到过我,要跟我谈合作的事情,我跟他说我搞出来大气干冰机,是为了将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气,将之变成可循环利用的燃料。我这就是挖了一个坑,等着美国人往里面跳,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美国人后来没音了。不过和克林·迈特纳的那次谈话,也跟我提了一个醒,是时候该涉足太阳能产业了。”

    “丁总,袁总,你们俩最近几个月的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赏功罚过,是公司最基本的用人原则之一,这样吧,从今天开始,你们俩都把职务前面的那个‘代’字去掉吧。”刘士卿淡淡地说道。

    “士卿,你打算做什么项目?”王泽伟两眼放光地问道。

    丁崇祥忙道:“刘总,多谢你对我们的信任,我以后一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的。”

    如果不是有王泽伟辅佐于他,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刘士卿的银河实业也不会发展的这么顺利。他攫取的第一桶金四千万美元,就是王泽伟煞费心思,费尽口舌,给他谈下来的。银河实业在武灵市,所获得政策上的优惠,也是王泽伟谈下来的,强体饮料对外出口价,也是王泽伟和外国佬儿们唇枪舌剑了很长时间,才最终确定下来的。而且,为了银河实业能够更好的发展,王泽伟也曾经提出过不少的意见,绝大部分都被刘士卿采纳了。一点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