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未来接收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9章 四有实干家(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还有,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够走向成熟应用,那么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首长。能够通过一项决议,禁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其他的方法制作干冰,因为不管用其他什么方法制作干冰,都是对环境的破坏,而且还会加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从中南海出来后,刘士卿长出了一口气,在这个被红墙包围起来的院落中呆着,一分钟比一年的时间还要长,心情沉重,远远比不上在红墙外面轻松。想想,这还仅仅是一个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就劳动二十多位中央首长凑在一起,讨论了这么长时间,而在刘士卿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想必就这个问题,一定是讨论了再讨论。而治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又怎么可能仅仅是一个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呢。

    回到燕京大学,刘士卿把他在中南海下的军令状,告诉了郭倩蓉、杨诺婷等人,两女都非常的惊讶,郭倩蓉知道这个科研项目的难度究竟有多高,而杨诺婷则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判断,她认为这个项目只怕投入的资金绝对不会是个小数字,光科研经费,估计就得以十亿华夏币为单位进行计算。

    会议结束后,大部分首长都拍屁股走人了,他们都忙得很,很难找到清闲的时间。一号首长握着刘士卿的手,“小刘同志,我本来还想留你深谈,可是等一会儿,我还得去参加一场国事活动,没时间了。我呢,就再对你说几句勉励的话吧。好好干,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国家还有人民需要你这样有才干、有能力、有想法、有责任的四有实干家,你不要有什么担心,不要有什么思想顾虑,思想包袱,放心大胆地去干,我还有其他的中央同志,都会支持你的,做你最坚强的后盾。”

    相比之下,还是做自己的银河实业董事长轻松自在。相知相爱的人陪伴在左右,忙的时候,一起就感兴趣的项目做做实验,闲下来的时候,搂着美丽的爱人,挤在一张椅子上,晒晒太阳,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有什么脏活累活,尽可以丢给王泽伟、丁崇祥他们去干,更多的时候,承担的最大压力的不是他,而是王泽伟、丁崇祥他们。

    单良坤又道:“如果小刘同志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对于缓解我们国家所承受的国际压力,还有改善全国乃是全世界的环境,还是非常有效的。对这样的科研项目,断无不支持的道理。不过,对于小刘同志的科研建议,我有两个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小刘同志解答一下。

    一号首长也没有急于让大家发表意见,而是给了在座各位五分钟左右的缓冲时间,去消化刘士卿的话。五分钟后,一号首长开口道:“小刘同志已经把话说完了,大家发表一下意见吧。嗯,老单,你是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刘士卿沉吟半晌,说道:“单副总理的担忧,我也想过,不过现在我也没有办法给予大家肯定的回答,毕竟这项技术能否成功,又该如何从现阶段的完全空白走向成熟应用阶段,我是一点底都没有,我现在也只是有个想法罢了,这也是我说成功的可能性不到一成的主要原因。

    等到单良坤讲完,在场不少人连连点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是个好想法,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能够让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新的污染源,否则的话,就不是造福于民,而是于民有害了。

    另外首长们也可以放心,我不会谋求垄断干冰这个行业的,在适当的前提下,我会向全世界开放这项大气提纯二氧化碳的技术的,届时首长们手中也多了一个和外国人谈判的筹码。这种开放,于国家于世界于我都有利。”

    在一号首长之后,总理和其他几位常委也都跟刘士卿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就纷纷忙他们的事情去了,毕泉水把刘士卿送出了中南海。

    单良坤清了清嗓子。“好,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对小刘同志搞这个方面的科研,我是赞同的。这个项目一旦成功,意义非凡呢。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压缩成干冰,进行保存,这种方法严格来说对于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却是一个能够快速见到成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每一家二氧化碳处理厂,每年都能够从大气中提取一万吨的二氧化碳,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百座这样的工厂,我们至少减少一百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每家处理厂的提取能力不是一万吨而是一百万吨的话,就等于我们变相的减少了一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座各位一了点头,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清楚。

    至于单副总理的担忧,我既然要做这个项目,那么就一定要做好,不敢说做到十全十美吧,但是一定会尽全力做到最好。干冰的存放,各位首长不用担心,现阶段的干冰存放技术就比较成熟了,最多在现阶段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良就可以了,再加上干冰可以作为一种工业原料使用,相应的也会减少干冰库存挤占的空间。

    在场这么多的中央首长。既有中央政府的,也有燕京市政府的,还有军方的,他们的目光齐聚在刘士卿身上,如果换成是一般人,可能都没有办法承受这种关注的目光,可是刘士卿却是淡然自若,镇定非常,不慌不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