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伟顿感肩上的压力沉重非常,好似压上了万斤重担,刘士卿交办的三件事。银河环保上市,收购保险公司以及银河成立的可行性调研,无一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第一件事牵涉的资金还不是很大,也就是两三个亿左右的样子,后两件事就不一样了,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康永恒微微有些失望,他没想到老板一开口就把袁天成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虽然加了个前缀“代理”,但是根据他对袁天成的了解,只怕不久之后,前缀就会被抹掉,正式成为总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也就是说在他和袁天成的竞争之中,他已经输了一筹。
刘士卿每天都会收到财务部发来的当天明细账目,只是刘士卿一般很少看,自从杨诺婷做了他的首席秘书后,他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杨诺婷,通常情况下,他只是看一下大的方面,比方说公司是盈利还是亏损,赚了多少,又赔了多少,在哪个方面进行了投资等等。就这,也不是每天都看,甚至一个月两个月不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泽伟的设想要比袁天成的更深,更广,更加的完善。在场之人全都是眼前一亮,唯独刘士卿有点犹豫,他的手中掌握了不少水处理方面的先进工艺,要是把污水处理厂独立出来,上市的话,那么他还要不要把这些工艺提供给上市后的银河水务?如果提供的话,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
把这两个上市公司打造成银河实业旗下环保治理方面的哼哈二将,为全华夏的环保做贡献,树立银河实业的正面形象,为股民的投资谋取丰厚回报。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也可以让这两家公司走出国门,到国外的水务市场、垃圾处理市场去游弋。”
“老板,我觉得王总的意见很好。”杨诺婷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然后以丁崇祥为首的管理团队是一道关、以王泽伟为首的投资团队则是第二道关,以杨诺婷为首的董事长秘书团队则构成了第三道关,他们都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把问题向刘士卿做出汇报的权利和义务。
刘士卿侧头看了看康永恒,没有表态。康永恒急了,“老板,你尽管把工作交给我,我要是超值超量的完成工作,我把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踢。”
“士卿,我不知道你最近一段时间看过公司的账本没有?反正我是在看到袁天成的报告之后,特地翻看了一下公司的账目。”王泽伟作为银河实业的投资总顾问,的确有权利查看公司的详细账目,每个月月底的时候,公司的财务部会将每月的明细账,发一份到王泽伟的电子信箱中。如果王泽伟觉得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要求银河实业财务部将每天、每周的明细账发到他的电子信箱中。
“你的脑袋太沉,我可踢不动。”刘士卿淡淡笑道。
这样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这就是说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始终在持续不断地往污水治理、建筑垃圾处理这两方面投入庞大的资金,每年都要往里面扔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这种事情,不应该是我们来做的,不过既然已经做了,那么咱们就要寻求最好的结果,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实现这两个子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不是一直处在总公司不断输血的情况。
康永恒一听,腰杆马上挺了起来。袁天成和他前后脚进的公司,同一天认识老板,进入公司的时间,也就差了两三天,又同时被老板任命为刘士卿的助手。可以说两个人从进入到银河实业的头一天起,就是要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两个人是天生的竞争对手。现在来看,袁天成先走了一步,先是被调到了公司总部做总经理的助手,又提交了这样一份有分量的报告,高升之期,已经不远了,很有可能会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正是因为有如此严格的管理体系,在财务问题上,基本上不用刘士卿过于操心,他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之外的问题上。
王泽伟笑道:“士卿,我觉得康永恒还是有能力做好燕京的工作的。袁天成比较稳重、心思细腻,当副手绝对是一流,所以当时你问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举荐了袁天成,让你把他派到公司总部,给丁总当助手,康永恒呢。鬼点子多,善于独辟新径,开拓创新的能力,无人可比,燕京的工作都在初创阶段,就需要康永恒这样的猛将来杀出一条路来。三个月的实习期,已经过了一半儿了,我还是比较欣赏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的。”
从心里面讲,康永恒是不服的,他自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的条件,尤其是经商的能力,一点也不比袁天成差,他缺的就是一个能够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王泽伟当助手,受到制约的地方太多,有能耐也施展不开。如果能够接手王泽伟在燕京的工作,康永恒相信自己做的只会被王泽伟好,不会比王泽伟差。
建筑垃圾处理厂倒是无所谓,即便是到了未来世界,这方面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无非是处理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更小罢了。在现有科技条件下,只有肯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完全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基本上不用他刘士卿插手。
士卿,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