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总已经跟我说了,基本同意袁天成的建议,你们也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刘士卿一边说,一边看向了王泽伟。
王泽伟知道在这件事上,他避无可避,必须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毕竟他是刘士卿高薪聘请的投资总顾问,“士卿,这几天我也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天成报告,对袁天成的建议,我也是基本赞成的。
不过呢,我觉得在成立银行、保险公司这件事上,宜缓不宜急。金融业是非常专业的一个领域,美国的雷曼兄弟曾经是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早在1850年就创立了起来,可是在2009年的时候,还不是说破产就破产了。
作为银河实业的子公司,一旦第二类企业上市的话,成为股市中的蓝筹股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话,既可以为公司筹备来大量的资金,也可以让包括刘士卿在内的诸多公司成员,自身的财富上升一个更大的台阶。另外从大的层面上来讲,在华夏的股票市场中,有银河实业背景的股份制公司上市,对稳定华夏的股市还是很有好处的。
在银河实业,公司上市一直是个禁忌话题,包括王泽伟、丁崇祥、毛思娴等高层在内,谁都知道刘士卿不愿意公司上市,上市之后,就要分割一部分利益给外人。尤其是银河实业有饮料厂这样能够下金蛋的母鸡,不管把上市之后的股价顶多高,到头来,其实都是亏本往外甩卖,刘士卿肯定不会干。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需要有一个过得硬的金融队伍,能够打硬仗恶仗,使得咱们的银行以及保险公司能够始终处在盈利的轨道线上,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再难,咱们也要做。
如果咱们成立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的话,企业的性质一定不可能是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只能够是民营、私有,不会像四大国有银行那样,有国家给撑腰,我们要是出现了呆账、坏账以及亏损的话,只能自己内部消化吸收,不会像国有银行那样,由国资委大笔一挥,从银行的账目中剥离出来,跟没事人一样。
在袁天成看来,第二类企业,包括他建议成立的保险公司、银行都是可以改组为股份制公司,进而上市的。绝大部分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其上市后融到的资金,往往是超过公司实际价值的,公司内部的管理层、员工以极低的成本拥有一些公司的股票,上市后,公司股票受到股民的追捧,股价弧线飙升,让本来不值多少钱的股票,一瞬间,就给公司的内部人员带来巨额回报。
第一类企业可是说是银河实业的核心企业。也是银河实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最大体现,和银河实业的兴衰密切相关。第二类企业,都算不上是核心企业,更多的是刘士卿公共意识的体现,或者是一个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体现,像污水处理、建筑垃圾处理,严格说起来,都是政府的责任,在全国各地,基本上由政府出面,组建企业,负责这方面的事务。它们对全社会甚至全世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银河实业来讲,重要性并不大。没有企业,银河实业也可以将这部分责任推给政府,推给其他企业,银河实业只需要掏钱购买服务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这类企业。
刘士卿点了点头,“王叔,那你觉得咱们是应该从头做起,还是用收购的方式,开始涉足金融业呢?”
刘士卿看完报告后,把王泽伟、毛思娴还有郭倩蓉、杨诺婷全都叫到了一起,另外让康永恒也列席了会议,几个人一起讨论着被刘士卿命名为“天成报告”的报告书。
现在,袁天成的报告就是在这个禁忌话题上,捅了一个大篓子出来。幸好袁天成的在报告中,将银河实业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进行了分类,建议也是第一类公司不动。第二类公司择机上市,圈钱融资。
王泽伟很欣赏袁天成的这份报告,可以说这份报告是在不可能之中,创造出了一种可能性。他以前还真的没有往这方面想过,不是他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他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是第一个跟着刘士卿的员工,深谙刘士卿的心理,知道刘士卿忌讳什么,所以干脆就没有往这方面想。袁天成这份报告的出现,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打破了银河实业的僵局,为银河实业的未来,创造了另外一种局面。
刘士卿点了点头,“天成报告的其他建议,你怎么看?”
第二类企业的典型代表包括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银河建机、药材种植基地等等,这两类企业对刘士卿以及总公司的重要性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银河实业不上市,要是上市的话,股价绝对会是天价,必将会受到股民的疯狂追捧。但是银河实业不上市,不代表银河实业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不能够拆分出来单独上市。
王泽伟说道:“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弊端。从头做起,员工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我们对公司的掌控也是最为放心的,但是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来做,方方面面,都得由我们自己来打理。困难不小,这里面又以网点的设立,最为困难。如果是用收购股本的方式进行的话,无论是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