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是第一道保密措施,第二道保密措施,并不是每个输料口的料都会进入熬制炉中。绝大多数都会在进行了长距离传输后,进了焚化炉,烧成灰烬了。所需的药材在做了一些迷惑人眼球的运动后,才进入到熬制炉中,进行熬制,最后成为强体药剂,进入一个全密闭的炉腔内,配水进行稀释,最后再灌装,贴标,包装,出厂。
上午九时整,车间外面的礼炮连响了21响,前副总理将控制生产车间供电的总闸给扳了上去,生产车间的机器开始运转。数百斤的中药材,被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了车间里面,先是进行紫外线消毒,然后被不同的工人投递进输料口中。
武灵市国税局、地税局在知道银河实业的盈利能力后,一个个的都找到市政府,向市长请示,希望能够提前征税,都被张国基市长给驳斥了回去。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就算银河实业一天挣一座金山回来,那也是人家的本事,在期限内,不准去征收一分钱的税。否则的话,地方政府出尔反尔,以后谁还到武灵市投资。
由于国家政策不允许军队经商,所以总后勤部在请示了军委的首长后,把这块业务移交到了华粮集团的名下。在华粮集团下面建立了一个特别的账目,专门处理这一块的业务,赚的钱,最后都纳入到了军费收支之中,而这一块业务的人员由军方和华粮集团双重负责管理。
由于银河实业最初成立的时候,就和市政府达成了协议,享受武灵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表现在税收方面,就是两免三减半,具体就是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地方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所以不但这48亿美元不用缴税,甚至以后两年的时间内,都不用交一分钱的税。
在快中午的时候,第一批包装完整的强体饮料顺利的从生产车间中运了出来。早就等不及的军方人员,马上从中随机挑选了几瓶,进行了一系列的化验,在确认强体饮料完全达标后,戴国斌大手一挥,整箱整箱的强体饮料,就被搬上了军绿色的货车,一瓶也没有给饮料厂留下。
生产线的生产能力是年产三亿瓶,这是在机器不停工,每天二十四小时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的。换句话说,如果每日生产八个小时的话,饮料厂每天可以生产强体饮料差不多274万瓶,需要数十辆货车才能够装载走。
饮料厂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组装完毕,从饮料瓶的生产、强体药剂的熬制,到强体饮料的罐装,包装,采取的是一条龙的流水作业。生产车间从一开始设计,就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nufacture practice,gp)为目标,并且在建设成功后,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过来认证,并且取得了gp的初步认证。
军方和饮料厂的货款结算,采取月结制度,每个月的头五天为结算期,结算上个月的货款,饮料厂和美欧等国不发生直接的接触。他们会从军方的渠道提货,然后根据具体提走的数目,把货款直接打到银河实业的账面上。货款的结算采用一周一结的方式,在每周的头两天,将上一周的货款打过来。
不过这一天,对刘士卿和银河实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讲,又多了一层特别的意义。这一天是银河实业眼下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饮料厂正式开工的日子。
这条生产线是经过刘士卿精心规划的,保密性非常的好,每一个输料口只对应一种药物,每一个工人只负责这一个输料口,而他工作的地方,和其他输料口的工人是严格隔离开的,钢化玻璃承担了隔离的角色,而且每个操作间和每个操作间都隔得很远。
刘士卿之所以这样大费周章,也是为了向外界表明银河实业产品的质量是过硬的,以生产药品的高标准来生产强体饮料,借以体现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不管军方的代表,如何对库房进行严格的把关,饮料厂总算是走上了正轨。一个星期后,第一批货款,就打到了银河实业的账上,差不多有48亿美元。银河实业的账面上,一下子就富裕了起来。
这样的豪华阵容,在一个民营企业的开工仪式上出现,可有点不太寻常。副省长、市长等领导不由得对银河实业高看一眼,准备回头在开会的时候,提醒一下各个部门的头头,千万别到银河实业惹麻烦,以前他们只是把银河实业当成了一个大财主,现在才知道银河实业不仅仅是一个能够活跃地方经济的大财主,还是一个背景深厚的企业。张国基在参加完开幕式后,就给武灵市公安局的局长打了个电话,让他把“公安局重点保护单位”的牌子给银河实业以及银河实业下属的各个单位送了去。
7月1日这天是星期天,武灵市高开区锦旗招展,锣鼓喧天,在通往饮料厂的道路两旁,插满了彩旗,每隔几步,都能够看到笔直站立着的迎宾人员,这些人都穿着统一的西装,白衬衫,领带,皮鞋,打扮的像模像样。不过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不是地方上的,而是军人。他们都是总后勤部从武灵市军分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