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纷纷猜测杨凡这位中国发家最快的富翁下一步会有什么惊人举措、有什么致富计划时,杨凡这位“吝啬善人”果然又一次地干出了惊人之举,不过,这个举动显然不是大家事先所认为的赚钱手段。
很快,杨凡就忘了自己的这个设想,但不久以后,当电影《亵渎》在全美公映后,杨凡却开始后悔了。
不过,福克斯公司在电影周边产品上赚的钱,却远远不止这些。利用电影人物形象制作的人偶等小玩具,还有其它的相关产品,最后竟让福克斯公司收入了四亿多美元,这么多钱,哪怕全部换成十万美元一张的巨额支票,那厚厚的一叠恐怕也能轻易砸死人了,对杨凡这种几年前还只是个把百元人民币都看得很重的穷学生来说,这么大的利润,实在不能不令他眼红。
为了更好的让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世界接受这部小说,杨凡和他的幕僚团不仅查阅了大量东方文化资料,还翻阅了相当数量的有关西方文化背景的文献,以及众多相关评论。为了写出忠实反映中国文化,又同时能被西方人接受的武侠,杨凡可没少费脑筋,虽然有着众多的幕僚,但最后真正拿主意的,毕竟还得是他,大半年下来,等小说写得差不多了,杨凡整个人也足足瘦了一圈。
没有任何疑问的,《武林杀手》一经出版,不但在国内红透了半边天,在国际上也刮起了一阵经久不熄的武侠旋风。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一个中国式哈姆雷特的故事,只不过这位中国哈姆雷特的复仇对象更为广泛,不但包括了害死他父亲的黑道门派,还有那些在他们家危难时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事后却大义凛然地阻饶他复仇的所谓正派人士,也就是说,几乎整个武林都是他的复仇对象。
虽然花销不大,但影视梦工厂的作品一点都不比好莱坞的大片要差,而且和那些斥资巨万的所谓大片相比,那些根据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显然更具有故事性、思想性,越来越多的专业影评人士都发评论说,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而不是由一堆特效堆砌而成的白痴东西。
根据经济顾问的估计,连同小说出版在内,包括动漫电影以及其它周边产品,《武林杀手》将为带来超过百亿美元的利润。在这个巨大的数字面前,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后融到的数十亿美元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说起这家制片厂,倒也是巧极,当时杨辰听杨凡说要办电影公司后,在看一本作品——《娱乐王朝》时,觉得作者似乎蛮懂行的,于是鼓动杨凡和作者黯然销魂联系了一次,一问,那家伙果然是圈内人,而且当时正好闲在家里。于是,在几次深谈之后,影视梦工厂就在黯然销魂的全权负责下迅速建了起来。
“这倒是。”杨凡点点头,也不再说话了。自从小说在国际上出版后,杨凡的稿费现在都要以千万美元来计算了,而现在逐步走上正轨,收入就更多了,如果是一两千万的票房收入,再被扣掉个七七八八的,只剩两三百万的话,杨凡现在还真没把它放在眼里。
这五千多万美元看起来确实不少,但那是福克斯公司操作的结果,如果是自己来制作放映,能达到它的多少百分比实在难说,而且扣除了各种相关支出后,确实如杨辰说的,剩下的也不多了。
当然,要办起一个电影制片厂,也不是说行就行的,杨凡更是对此一窍不通,只能把这个想法和宝剑锋等人说了一下,然后让他们去考虑可行性。而杨凡自己,则是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写书。
事实上,从发展的需求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需要钱了。因为所经营的项目,全都是和小说有关的,并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和前期投入,包括那号称无底洞的电影制作,也不是走的华丽路线,因为它最大的资本就是数之不尽的小说资源,或者说无穷无尽天马行空的精彩故事。有了这些,只要有出色的演员和必要的电脑特技,电影就足够吸引人了,那些宏大的场面,只是偶尔才需要一个,因此耗资还是很有限的。
也正因为如此,当最后这部名为《武林杀手》的长篇武侠小说在国内国外同时推出各种语言的版本时,杨凡已经不担心销量问题了。因为,这部小说已经不是杨凡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国内上百位超级网络写手共同的心血结晶。如果这还热不起来,用血红的话来说,大家干脆集体上吊算了。
不过,当小说在各国的销售情况反馈回来后,杨凡只觉得一切都值了。《哈利·波特》的销售奇迹完全被这部《武林杀手》所打破,上市第一天的销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一千一百万册,而在全球的总销量,在一个月之后更是高达史无前例的七亿八千万册。用一位著名评论家的话来说,本书“展示了东方古中国的文化习俗和神秘学,同时也展示了东方人特有的智慧,堪称古今第一谋略著作”。
当然,仇恨并不是本书的全部,亲情、爱情、友情、正义、忠诚、爱心……这些代表着光明的元素在小说中随处可见,而更多的,则是主角那层出不穷、异想天开的计谋。
为了写好这部小说,杨凡不但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代文化资料,还虚心向其他写手请教。让杨凡感动不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