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敬难得对拍戏外的空间有了些许思考,不过当他的动力支撑着自己发短信询问雷君关于直播市场的看法时却收到了拒绝三连。
“对的,不用紧张,就是闲聊,闲聊。”徐列说道。
“嗯,戏份杀青,但是后续制作还需要时间,具体上映我还没收到通知,到时会有前期宣传,一定会先知道的。”甘敬回答道。
“我是甘敬,您哪位?”甘敬觉得自己这私人号码当真是要换了。
九点二十分,周咚雨和陈小纭出现在了办公室,又过了五分钟,老陈也到了——每次上封面的时候,甘敬在可谈的范围内都要求带上自己人,尽量的能让其他人也分享到自己的影响力。
“老郝真是念念不忘。”周咚雨乐了起来。
两人直接约在了阿甘工作室,也就是朝阳区国贸二期的17层。
“一定是接触多了,不懂也变懂了。”陈小纭猜测了一句,又道,“对了,郝主任还说要我提醒甘哥欠了他一节课呢。”
只要没被人发现,那也就没啥问题。
“阿甘,既然是专访,我们就不能不聊聊你的作品,你的《蝙蝠侠3》是杀青了吗?”徐列问了一个算是热点的问题。
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另一位独立于阿甘工作室之外的风投管理者周浦也出现了,他是负责管理阿甘大笔资金的支出和使用,目前重心是处理小米的投资和电影的投资。
对于狗子直播这个事,甘敬稍微有点接受不能,但见它乐此不疲也就随它去了。
上午九点钟,甘敬先抵达了工作室,在一众员工惊喜的表情中走入了给自己预留的办公室。
果不其然,短暂的沉默过后,甘敬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它不说话,不回应,这样都行,那这么一想,这个市场还是挺有空间的。
——不懂,不了解,不关注。
这一下,办公室里就热闹了,徐列一行三人、周咚雨和陈小纭两位演员、经纪人老陈、风投人周浦,再加上甘敬自己,这就有了八个人。
“呃,叫我阿甘就好,你怎么知道我回国了?”
“我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徐列。”陌生声音自报家门,“听说您从美国回来了,所以想约您做个封面专访。”
没事看看微博、看看自己的官网,甘敬发现很多粉丝都有不少有趣的言论和评价,这两年来忙着拍戏他对于网络接触的并不多,现在上网发觉有很多新鲜的玩意。
“这就开始了吗?”旁边周咚雨问道。
徐列主编的效率很高,只是过了一天就带着人来到了京城。
徐列微笑道:“人红是件很好的事情,我们也很好奇您一路走来的心理历程。”
两分钟后,风尘仆仆的徐列一行人出现在阿甘办公室里。
徐列继续阐释理由:“我们和您做这个专访,一方面是因为您是华人演员在国外、在好莱坞的代表人物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您红。”说到这个,他不自觉的还是用了敬语。
在和雷君简单交流没两天,一位不速之客联系上甘敬。
等到电话挂掉之后,甘敬摇摇头,决心要重新换个私人号码,这个号码已经有太多的人知道了,难以再起到“私人”的作用。
徐列自然理解,询问了一声不会打扰之后就和同事开始架设摄影机和收音麦。
甘敬凝神,点头,听的很认真。
周浦汇报的事情要更加专业且复杂,最起码,周咚雨和陈小纭都是听的挺懵懂,转头看去,发现阿甘居然是若有所思,时不时的还会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这部戏我们都知道是由华夏特效制作的,你对我们国家的特效行业怎么看?我们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徐列紧跟了一个问题。
阿甘办公室的空间算是比较大的,但也觉得充实了起来。
“您好,是甘老师么?”陌生号码,陌生声音。
过了十分钟,周浦起身告辞,老陈也先去外面处理公事,办公室里只剩下六个人。
两个姑娘坐在沙发上聊着天,顺带着也听老陈这个大管家详细汇报工作室的情况,当她们听到一串串数字从老陈口中蹦出来的时候都觉得有些诧异,没想到工作室涉及的方方面面还挺多。
呃,好吧,这位还在一心做手机事业,这样的回答也算情有可原。
回到国内,回到家中,甘敬谁也没通知,自顾自的歇了两天,国内的人以为他还在国外,国外的人知道他回了华夏,一时间便有了难得闲暇时光。
一旦决定接受专访,这也就意味着放的小小假期结束了。
甘敬起身来和徐列当面认识了一下,又彼此介绍了一番,然后表示需要再等十分钟处理一下工作室的事情。
甚至于,没事看看狗子的直播,他也觉得蛮有意思——游戏看不懂,纯粹是看这种互动模式,想想看,一只狗打游戏都有人在看!
“嗯。”甘敬点点头,要说他最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