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六零回 新内阁(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更接近务实的中间派。

    这样的结果对于东林派和中间派来说,都能够接受,九卿之中,差不多能够形成四对四的格局,当然,无论是中间派还是东林派,都声称自己并不结党,因而也不能完全以党派来划分。

    李彦倒是建了秘密的共和社,不过共和社的成员资历都不够,想要担任九卿之职,尚且不够,不过在之前的朝议中,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夏熙可以升为工部主事,而申湛然终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此外李之藻进入礼部任主事,虽然不算共和社的核心成员,却也是不小的收获。

    而重中之重的阁人选,按照规则,就是在部院九卿,以及军方、勋戚推举的人选,同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朱延禧、韩中推选,叶向高主动病辞,并以周嘉谟为候选。

    朝议推出的人选,即是以孙承宗、朱延禧、韩、李彦、周嘉谟为内阁辅臣的人选,其中周嘉谟虽然也被看成是东林派官员,不过也更接近中间派,是中间派能够接受的人选。

    新的内阁将五辅臣加四个议政大臣组成,虽然赵彦、崔景荣不再担任辅臣,能够执掌一部,依然位高权重,事实上大家都偏向于内阁辅臣不再兼任部院大臣,李彦兼着兵部,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毕竟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合适人选。

    五辅臣也首先通过审,而剩下的四个议政大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自动占据一个,另由皇上从勋戚中推举一人,就将占去两个名额,不过此次推举,五军都督府和勋戚推举的都是王国兴,就省下一个名额。

    倒不是浪费名额,而是一种策略,其实就是让出这一次的内阁名额,而换取了将来的主动权。

    能体现国士院作用的,其实就是推举剩下的那三个内阁议政大臣的人选,候选者便是担任九卿的官员,除去李彦之外的八个人中,推举出三个人,可谓差额很大的一次推举。最终的结果,进入内阁的三个人分别是刘一为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杨涟,以及大理寺卿黄克。

    、杨涟无疑是色彩鲜明的东林人士,而黄克则属于务实的中间派,最终内阁议政九人中,东林的孙承宗、刘一、杨涟、韩、周嘉谟即占去了五个名额,由此可见东林派在朝野之中的巨大影响力,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共和社尚无法与之相比。

    不过东林虽自成一派,但是并未形成严密的组织,在政治上也没有统一的步调,要说东林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除了利益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学术,以及道德修养上的偏好相同。

    朱延禧同黄克属于中间派,而李彦与王国兴自然是众人眼中的辽东派,新内阁的格局,也就此形成,并将会对未来的朝政形成重要影响。

    而内阁五辅臣,还是以孙承宗为首辅,四位次辅中,也明确了李彦仅次于首辅的地位,至于其他三人,则不分前后,只是分管不同的领域和范围。

    按照内阁体制,平常处理日常朝政,主要是五位辅臣处理,而内阁九人每天就重要事项进行会议,做出决策,并交各部执行,形成中央朝政的决策、执行机制。

    而在内阁会议之外,国士院议政阁将成为常设的议政机构,对内阁进行监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