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五九回 班底(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们也不会想到,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暗含李永对于科举和教育改革的莫大野心,等到几十年以后回头再看,才会发现历史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不经意的小事给改变了。

    会试高中,即成为进士,从而可以直接授官,一般出色者直接进入翰林院、科道等任职,这一次也跟往常差不多,而且入选翰林院的人数也比往年更多。因为内阁权重,需要处理的事务更多,通常是通过翰林院的编修、检讨等官员协助。

    翰林院是出了的清贵衙门,通常内阁大学士必出翰林,当然,在李彦这里,翰林院的角色其实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他们得以协助内阁大学士处理具体的事务,主要是文书的运转等职,类似于“秘书”这样的角色,翰林院也就成为“秘书”性质的衙门。

    以刚刚通过会试选中的士入翰林院供职,成为内阁的“秘书”,倒还算比较合适,等他们在翰林院熟悉具体政务以后,再看情况外放为官,经过历练以后,逐步成长,这也是很多官员的成长之路。

    不过在很情况下,进入翰林院的进士往往获得较快的升迁,有的没有地方为官的经历,就直接在中枢进入内阁,或者执掌部院等重要位置。而在这次提交给国士院审议的法规中,就有关于官员任职的规定,就明确了进士进入清贵衙门学习适应,然后外放积累基层行政经验,再提拔到重要位置的流程,虽然是以任职为名提出,其实却暗含限制的意思在里面,也算留下的一处伏笔。

    李彦所关注的宋应星这次果然还是有考中,李彦也不清楚是不是这次会试失利以后,宋应星就会开始撰写《天工开物》,在会试结果出来以后,李彦并没有想办法接触本科的状元、榜眼,而是召见了宋应星,还有李之藻推荐的几位考生,都是对实学比较感兴趣,而在这次会试当中,这几个人竟然全都落榜,倒是让李之藻觉得脸面上过不去,反而是李彦让他宽心,他看重的,根本不是做八股文的能力。

    何况在会试结束以后,李彦想办法阅了这几位考生的考卷,论及作文的水平,他们也算很不错了,毕竟都是通过乡试考上举人的,没有一点水平,自然也不能考上举人。

    科举文固然重要,而作文又不仅仅是遣词造句,关键还在观点以及对经义的阐述和理解,八股文通常反应为策论,立意观点如何,对于成绩的影响也很大。

    即便是在这些方,宋应星等人也颇具水准,如果用李彦的标准来评定,那就是他们的国学水平也很高,然后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新学也有兴趣,并且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得到当今内阁次辅,九巨头之一的李彦接见,对于刚刚知道落榜消息的宋应星等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的例外。不过他们几个人的年纪都在三十左右,已经比较成熟,倒不会惊慌失措,虽然在刚刚见面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很快就在李彦的刻意调和之下,放松下来。

    要说起来,李彦在他们中间的年龄最小,这也有助于拉近大家之间的关系,而宋应星他们也惊讶地发现,传闻中“铁血”乃至“冷血”的李彦,竟然是如此地平易近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