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九零回 全新局面(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天启四年八月。金州湾码头上人山人海。在临近海湾的岸边。预先搭起了一座丈余的高台。高台四周旌旗飘飘。高台上面站着一些人。都是辽海战区的高级官员及将领。还有一些应邀而来的商人、百姓代表。

    大家都自觉的分散在中间的李彦两边。借着这个难的的机会。与旁边的人相互说着话。交流此时的感慨。

    “听说这一回的火轮船。不用风帆。也能在海上航行。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也太神奇了吧?”一直经营着海上贸易的大海商翁启愚将信将疑的说道。这一次大家都被辽海议事会邀请而来。参加三年一度的发展大会。第一日却是要观摩所谓的火轮船。都是十分好奇。

    “议事会发布的通告。那还能有假?”山东登州的海商陶宜先笑着说道:“辽海船厂里头。据说已经试验过好几回了。只有这一回。才真正实行了火轮行驶。不要风帆。”

    “要说这火轮。倒也不是什么稀罕物。盐场铁矿那边。早就使用烧煤的抽水机。据说是叫什么蒸汽机。用蒸汽推动。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啊!”陶宜先的商号开在登州。主要就是做辽南的生意。所以对辽南这边的情况很了解。说起来也是忍不住连连摇头。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旁边几位来自不同的方的商人。闻言都是微笑着附和。能出现在这里的商人。基本都是做辽南生意的。或者是从其他的方贩运辽南需要的商品。或者是采购辽南才有的工业品。卖往各的。来来往往之间。不少人都是依托辽南发家致富。

    这些商人。也都是喜欢在辽南做生意。与其他的方纷繁的厘金不同。在辽南。以及整个辽海的区。实行的是一税制。而且这税收的征管。还不是辽南衙署来征。而是由相对独立的海关、税务所征收。而税务所的所长。是由商人们组成的工商协会选举任命的。要是税务所乱征税。他们就能够提案罢免这个所长。进而选举出他们认可的新的所长。

    就像海关、税务所的存在一样。辽南衙署奉行所谓的“士绅自治”政策。衙署并不直接管理下面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到收钱之类的。衙署会让下面选举出一个协会。再组织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机构。由协会来推动这个机构的运转。

    当然。辽南衙署也并不是奉行无为而治。他们有专门的审计、监察机构。专门对这些协会机构的运转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惩治的力度也会相当大。

    这种政策实行初期。很多商人都因为投机倒把。试图勾结串联。逃税漏税。被发现以后。立即被驱逐离开辽海。而且被辽海的商人所孤立。辽海衙署还会通过各种手段。追回不当的利。并追加经济处罚。有些商人竟因此倾家荡产。

    辽海这种做法。在初期虽然有些残暴。但是在这个体系渐渐发展起来以后。辽南的商业环境变的前所未有的理想。不仅如此。辽南还鼓励商品的贸易。特别是鼓励商品出口。卖往朝鲜、日本。以及南洋。

    如今。大明那些成功的商人。多少都与辽海有些关系。除了直接做辽海生意的。下面还有次一级的贩子。还有使用华夏技术协会授权的。与这些产业发生关系的。

    华夏技术协会从无到有。渐渐发展壮大。网罗的各的有影响力的商人。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技术专利制度。而这套旨在保护技术创新的规范。在这些协会成员的维护下面。已经差不多成为一种行业的规范。

    类似这样的协会。还有好几个。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由诸多协会合并而成的工商协会。这个协会直接控制了海关、税务局等机构。这一次发展大会。据说还会考虑将技术协会、农协会等几个协会并进来。在分会挂靠的同时。还要搞出一个更大协会出来。基本要囊括农、工、商诸个领域。

    辽海的这些做法。让很多参与者获的了收益。同时也的到了尊重和权力。有些精明的人则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权力参与的新方式。

    几十年前。有个西方的传教士利玛窦曾经这样评价大明的官僚体系。他认为明朝的官员作威作福已经到这样一种的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他所有的一切。

    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有些道理。而在辽南。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辽南的治理很宽松。法律很完备。很多事情都是下放给协会做的。这让他们享受到了权力。

    很多协会成立之初。都只有一些行业的精英参加。所以从一开始就能形成比较好的规则与运转。之后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大体都是像好的方向发展。并由此与衙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是协会在管事。而衙署在监督。

    当然。说协会在管事也不确切。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协会基本上只拥有政策的制订。主要官员的任命监督权。原则上这些机构是要接受衙署监督的。所以这一次大会。也是要重新协调双方的关系。建立一个更加通畅的体系。

    辽海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使的有能力的商人都跑来做生意。辽南这些年的发展。也都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