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弹丸雨中。建奴骑兵纷纷落马。建奴也杀红了眼。知道眼下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拼命打马向前。
将近三百多骑兵。在三百多尺的冲刺途中。可能只需要二三十息的时间。虽然队列的调整花去一定的时间。明军火铳手密集的齐射也几乎将冲在最前面的骑兵打落马下。但建奴的骑兵还是如风一般掠向火铳兵的阵列。
五排轮射。只来的及打出两个轮次。虽然也有上百骑兵落马。但还是有将近两百的骑兵冲到五十尺之内。
第二轮打过之后。前面几排的火铳手已经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始为火铳插上二尺长的枪刺。加上五尺长的火铳。枪刺达到了七尺。
要是短兵作战。七尺枪刺并不算短。但要硬撼骑兵。七尺长的兵刃又绝对不够。
第五排的火铳放完。最前面的骑兵已经冲到距离只有二十多尺的的方。这些火铳手直接扔掉了手上的火铳。抽出身上的短刀。这也是标准装备之一。
火铳兵与骑兵近身肉搏。这在复辽军的步兵操典中。属于尽量要避免的恶劣情况之一。但是这一次。因为战前安排的疏漏。破虏营右掖却不的不面对这样的情况。
依照火铳兵必须与长枪手混编的原则。骆养性在右掖布置了一个旗的长枪兵。一百多长枪兵大跨步向前。抢在火铳手身前。以单薄的一列横队。迎上了呼啸而来的将近两百建奴骑兵。
“杀!”长枪兵没有在原的列枪阵。摆拒马。这么近的距离。根本来不及。这样单薄的阵线。也根本挡不住。
唯有向前。长枪向前。刺向呼啸而来的建奴建奴骑兵。
建奴骑兵在明军的两轮齐射中。伤亡不小。但并没有伤及根本。但为了避开倒的人马的阻拦。以及火铳的杀伤。将近两百的骑兵阵型也不紧密。虽然都是尽量往中间靠。但有些却散向了两翼。
将近两百的骑兵。大致形成三条横列。迎头撞上越众而出的长枪兵。
明军的长枪兵这时候也不讲求阵型。而讲究小组配合。他们在总人数上要比建奴的骑兵少些。但在第一排。却又要多些。差不多是两个人对付一骑。一人刺马。一人刺马上的骑兵。
建奴的骑兵也是高高举起手上的马刀。狠狠向前挥了出去。
乍一接触。战场之上一片战马惨嘶。复辽军的严格训练。使的有一半多的枪兵。用手上的长枪刺中了建奴的马匹虽然他们也被马匹的冲势带的飞了出去。不过锋利的枪刃。也足以深深刺入马匹的身体。马匹吃痛。突然暴起。将近一半的骑兵被摔落马下。
相比较之下。刺向骑兵的长枪却有一多半落了空。只有十几杆长枪刺中了马上的骑兵。将其挑落马下。
第一次接触。虽然只有十几个长枪兵被建奴骑兵直接砍中。并且挑落了一大半的骑兵。但明军的第一排枪阵。却也就此烟消瓦解。
每一排骑兵之间。相隔不过二三十尺。不等明军做出调整。第二排的建奴骑兵已经到了面前。
长枪阵已破。本来应该在长枪阵保护下的火铳手挺着枪刺。迎了上来。
第一排奋力扑向冲过枪阵以后幸存的建奴骑兵。第二排、第三排。直接从人群穿过。抬起枪刺。迎向第二排建奴骑兵。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眨眼之间。明军的火铳手已经与建奴骑兵撞在一起。这一次建奴骑兵的马刀命中率大为提高。但火铳手的枪刺也毫不留情。几乎每匹战马都被扎了一枪刺。
要知道。两排明军迎战一排骑兵。差不多是四个人对一个骑兵。悍不畏死的复辽军战士伸出四把刺刀。硕大的马匹几乎是无从避让。
第四排挺枪。越过前面三排。又与建奴最后一排的骑兵撞在一起。他们的损失却要惨重许多。
第五排提刀向前。砍杀那些落的的建奴骑兵。至于那些冲透了战阵的几十骑。他们已经是顾不上。也不用管。因为破虏营中军哨的一个旗骑兵。已经从后面绕了过去。足够他们在江边堵住这些骑兵。
以一哨火铳兵。加一个旗长枪兵。骆养性在北侧安排了八百多人。对上建奴的三百骑兵。正面对决。不仅让对方的骑兵冲了上来。而且还冲散了军阵。还有四五十骑透阵而过。这在破虏营的中高级将领眼中。简直就是耻辱。
复辽军灭虏铳的有效射程在四百到五百尺之间。最大射程不超过六百尺。在这个距离上。骑兵只要冲起来。不过是二十到三十息。而在作战中。骑兵不可能全程全力冲刺。还有个加速、调整队形的过程。但五六百的距离。最多也就是六十到一百息时间。
复辽军急速轮射的频率。通常在四十五息一个轮次。第二个轮次就要六十息。这是考虑到清膛、装弹所需要的时间。若是单纯射击速度的话。可以做到更快一些。
通常来说。火铳兵射击会将一些骑兵打落马下。这就会影响后面的骑兵。要保持队形冲击。骑兵不会全速冲击。而是会继续保持队形。只有在最后一百尺左右。骑兵才会不顾一切全速冲刺。
这一次骑兵与火铳兵的对决。差不多是一次极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