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天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五八回 海上贸易(1/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联席会议将原本协商决策的机制固定下来。在不损害李彦权威的情况下。形成事实上的集体决策。从而使得这个群体的联系更加紧密。

    联席会议下面又分设军议院、政议院。以处理日常事务。军议院对应情报部、参谋部、总兵署、作战部。

    通常来说。参谋部制订提交军队建设、调动、作战方案。联席会议通过以后。交总兵署、作战部执行。总兵署的职责就是组织指挥军队的作战行动。

    作战部原本是在打仗的时候。参谋部与将领讨论作战计划。明确联席会议以后。作战部就有些多余。李彦便将兵战俱乐部挂靠作战部。作战部实际就成为兵战俱乐部的指导机构。以及兵战俱乐部的精英机构。

    以兵战俱乐部为主体。作战部事实上类似于军官培养学校。在这次调整中分担军队建设、训练等职权。

    政议院对应管理后勤部、金州卫所、工匠营、工役营以及金州范围里的工厂。因为金州的战区性质。并且正处在战争状态中。所谓政议院与军事也脱不了关系。不过这部分日常事务与军队没有直接的关系。区分明晰更有利于管理和效率。

    辽东的卫所早在辽沈之战以后。已经不复存在。李彦兵备辽东。在二次金州之战以后。重建金州卫。如今又打下复州。并准备介入东江。按照联席会议商议的计划。将重建复州卫和东江卫。

    在联席会议的体系中。卫所类似于地方军区的存在。因为辽东不设州县。李彦也不可能公然另起炉灶。金州卫以及待建地复州卫、东江卫。实质上就是以军政管理地方的民政衙门。也包括作为复辽军后备的地方守备军队。不过他们的职责主要还是地方建设和民政。

    原本只有金州卫一地。工匠营、工役营都是在金州卫的名目下进行管理。如今既然拥有了三个卫。每个卫也都会有各自的守备营、工匠营和工役营。管理方式倒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配给制的军事化管理。在辽南物资贫乏的境地没有改变。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以前。这样地管理方式不会做出改变。

    地方的卫所主要是在后勤部的统辖下面。管理好人员编制。以及屯垦的田地、渔场等。一些重要地工厂、盐场、矿场等。都是直接归口新成立的生产部。

    为了分散政治风险。李彦已经将产业的重心向辽南转移。当然原本在京城、天津、滦州的产业也不会放弃。毕竟这些都来之不易。目前来说。也十分重要。

    朝廷中对于李彦的争论越来越多。好在李彦与朱由校一直保持通信。朱由校对李彦还是很信任地。不过外廷的力量十分强大。加上日益受宠地魏忠贤不时进些谗言。有的时候朱由校不得不屈从外廷的压力。或者是被魏忠贤教唆。不知不觉损害了李彦的利益。就朱由校本人来说。还是十分信任不断打胜仗的李彦的。虽然在辽南设巡抚在朝议中争论不休。但是李彦身兼数职。一直没有人能够动摇。

    李彦也知道这样做比较惹眼。容易引起麻烦。加上官职多了。责任也比较多。所以李彦就适当地辞退了一些职务。当然在辞职之前。他也为自己留下了后路。

    李彦首先辞去的是工部军器局大使一职。在重建金州卫。以及金州卫军器局地过程中。李彦奏请从工部军器局以及天津卫等地抽调工匠。支援辽南。不仅抽调了工部军器局中他看得上的精华力量。而且从北直隶、山东一些地方抽调工匠。收拢辽民中的工匠。大大充实了辽南军器制造的力量。如今的辽南。在军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力量上。早就超过工部军器局。这个大使的职位不要也罢。

    辽南军器制造的常规技术力量被放在金州卫军器局、复辽军军器局。以后还可能增加复州卫军器局、东江卫军器局。这些地方军器局统属后勤部管辖。通常只能做些简单的修缮和简单件的加工。更完整地制造力量。全部都直属于后勤部军器局。这个设置却与常规不同。相当于是联席会议直属。也就免去了被朝廷官职影响地可能。

    而诸如铳管加工、火炮铸造等核心的高级制造技术和力量。则全部归属精作坊。这才是核心中地核心。李彦最为看重的部分。这样做也有利于精密制造技术的发展。

    随后李彦也辞去了工部都水司主事的职务。却仍然以山东按察副使的身份。署理津滦厂矿事。所以李彦现在的职务就是山东按察副使、兵备辽东、署理津滦厂矿。

    这个官职。在第一次金州之战以后。已经加身。也就是说第二次金州之战。获得斩首六千余级的战绩。李彦并没有获得升迁。甚至因为政治风波。辞去这些零星的官职。反而是责权变小了。

    李彦倒是没有在意官职的变化。他始终记得后世一句人人皆知的箴言:枪杆子出政权。如果引申一下。那么手中掌握多少力量。才是决定性的。至于那些虚职。他倒并不在意。他的实际权力并没有缩减。

    何况他这也是以退为进。退了这些虚职。加上先前的战功。朝廷总要给他些补偿才是。

    与官职上的缩减类似。在产业上李彦也是进行了调整。退出一些非核心的产业。或者与别人合伙经营。譬如大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