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没有能够看到朝堂上群臣争吵的盛况。不过骆养性传回来的消息。却让他警觉起来。看来朝中诸臣再度出现冒进的倾向。
李彦很不明白。为什么几次三番失利以后。那些身居高位者。为何还是看不清形势。辽沈十八万大军灰飞烟灭。王化贞居然想要以六万兵力横扫河东。这简直是笑谈。
“王化贞或许是想立不世之奇功。”复辽军诸将之中。灭虏营参将刘文炳最能洞悉这等鬼蜮伎俩。他呵呵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就好像大人一样。要是广宁。或者熊廷弼干涉咱们复辽军。大人会不会奋起相争?”
“大人肯定会说。咱们复辽军可不能让那些蠢笨如牛的堂官给瞎指挥。”不等李彦说话。刘文炳已经阴阴笑了起来。
李彦指了指刘文炳。笑骂道:“你这个狗头。本官岂会如此称呼朝中诸位大臣?”
“不管大人是否承认。复辽军上下。从大人到诸位将领。也都是不愿意朝廷插手复辽军的事务。于公来说。复辽军是全新的军队。换了谁来都无法驾驭。因为他们不懂。”刘文炳笑着指了指王国兴、巩永固、宋大牛、崔石头等人。
“大人要是不信。不妨问问这些兔崽子都是怎么想的!”
“滚。你这个阴森森的家伙。你还不是这么想的?”王国兴作势踹了刘文炳一脚。笑着骂道。
其他人也都是面露微笑。显然是赞同刘文炳的说法。只有茅元仪脸色有些凝重。所谓将不专兵。在复辽军显然是一句空话。
“我们这样想。王化贞也会这样想啊。他本不过是宁前道佥事。也就是茅大人现在的位置。月余时间。经宁前道。忽而为辽东巡抚。这个升的快啊。想来是意气风发、急于立功证明自己。”刘文炳依然是一副不阴不阳的模样。笑的很是诡异。
“他要能守住广宁。就是大功一件。要是不能。想着去进攻河东。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哪里能有什么功劳。”李彦不忿的说道。他已经开始考虑金州的的位。金州以及他这个辽东道。显然都是要接受辽东巡抚节制的。不过李彦肯定不会跟着王化贞去发疯。
问题是。如果王化贞发动。金州势必要受其影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辽西军去送死。
“大人这么想。可朝中大臣不怎么想。当今皇上也未必会这样想。”刘文炳摇了摇头
“正如熊廷弼守辽一年。国人不以为有功。不过是被鞑子劫掠了两次。便群情汹涌。交章弹劾。以至于去官离职。直到辽沈战败。辽东数百里山河沦陷。大家这才发现。原来熊廷弼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换一个的方。从辽沈换成了辽西。诸位大臣与皇上就未必觉的。守住就是胜利。不说灭了建奴。起码也能将辽阳、沈阳收复啊。这不仅仅是王化贞的想法。也是群臣的想法。”
李彦点了点头。刘文炳很准确的把握住了群臣的心理。面对失败时惶恐。失败以后又觉的不甘心。总觉的建奴不过如此。伸个巴掌出去就能拍死。
事实上。建奴就像一只小强。怎么拍都拍不死。
而大明本身已经是病势沉重。因为轻敌。反而被建奴扑上来咬了两口。不停的流血。
血流越多。大明越孱弱。却偏偏看不到病根。还以为自己是那个老大帝国。
这一点在王化贞的身上体现的很明显。看看他最近的奏疏。以及发给金州的文告。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自信。
“王化贞也不少空口胡言。谁都知道广宁的六万兵肯定打不过建奴。所以王大人提出了几条很有建设性的战策!”刘文炳阴阴的笑了起来。
“第一条。王大人要借蒙古兵四十万。往攻建奴。”
“第二条。王大人说他已劝服李永芳为内应。到时大军过河。就能的到海州。”
“第三条。王大人还派出了毛文龙攻取了镇江。并准备联络朝鲜。到时候东西呼应。自然能使建奴首尾难顾。一鼓而下。”
看到刘文炳说的正经。复辽军诸将忍不住都笑了起来。王国兴笑着骂道:“王化贞以为他是在下棋?还是最早版本的兵战棋?这也太过想当然了吧!”
“王总兵。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别忘了咱们复辽军就是下棋下出来的。或许王大人真的能成功呢?”刘文炳笑着看了看茅元仪:“参谋部觉的呢?”
“若是王大人真的能借来四十万蒙古兵。劝降李永芳。或许真的能打下海州。不过以建奴兵的战力。恐怕不是那些凑起来的蒙古兵所能对付的。建奴依然可以各个击破。海州还是守不住。蒙古人也只能退走。”茅元仪摇了摇头说道。参谋部对战事自有一番推演。却也是不太看好。
“参谋部认为。辽西六万兵的素质与辽沈之战时的明军相比。还要不如。辽沈之战。还有数万各镇精兵。广宁的辽西军。差不多都是乌合之众。而且士气极度低下。很容易崩溃。战力很值的怀疑。”
“至于蒙古军。所谓四十万。估摸着大部分都是牧民。再说蒙古人和建奴一直在私底下有来往。同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走的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