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决战198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风起大漠 四(2/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各机打开火控系统,准许自由攻击。”很快飞跃燕山山脉之后的苏—25T顺利的进入了他们的猎场。根据出击前的任务说明,此刻正有一个坦克师的中国陆军精锐部队从位于北京西北的营区出发向着市区的战场进发,鲁茨科伊上校和他的同僚所担任的任务便是在那些中国陆军的坦克用履带碾压那些可怜的伞兵之前将他们摧毁。

    “发现敌坦克集群,方向……”随着僚机在无线电内激动的声线,鲁茨科伊上校迅速调整了机头的方向。借助糅合了法国、民主德国技术的“梅尔库里姆”型夜视吊舱,通过微光摄像头所产生宽视场图像投射在鲁茨科伊上校正前方的平视显示器之上,在一片暗绿色的屏幕之上,这位“空中猎手”可以清楚的看到一辆辆中国陆军所装备的59—2式主战坦克正在一望无垠的京北郊区的平原之上全速冲击着。

    显然战斗此刻已经打响,不时有反坦克火炮的直瞄炮火在中国人的装甲集群中炸开。鲁茨科伊上校当然并不知道此刻在他机翼之下这片名叫东北旺乡的土地之上,苏联第98空降师的一个团正全力阻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6师第24团的猛烈冲击。

    “弟兄们!中国人的坦克不多,我们阵地的人每个人还分不到3辆呢!”在夜幕之下,一个雄厚的声音正在拙劣的模仿着著名的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叫喊着“15辆坦克小意思”的苏军中尉,但是显然此时没有人有心情去体会他的幽默感,毕竟他们的身后不是莫斯科,而是北京。

    苏联第98空降师第331团从空降伊始便注定将要被牺牲,他们是唯一一支被要求空降在北京城北的部队,而这一点意味着什么。在着陆之初,绝大多数的士兵都已经从周围的地形便有所了解了。他们所处的是面对的是一片毫无遮挡的平原地带。虽然团长第一时间便向师部要求将部队向南撤退到城区再进行布防,但是他的要求却遭到果断的拒绝。

    第331团被命令在靠近入城公路的两侧迅速构筑防御工事,并准备进行反坦克作战,为此在空降行动之初苏联第98空降师还特地将第661机械化空降团的一个反坦克炮连加强给了该团。但即便如此,当中国陆军的装甲集群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时,第331团可以拿得上台面的反坦克力量也仅有3个反坦克导弹排、3个反坦克炮连、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而在他们的防御正面他们必须面对的是中国陆军精锐的第24坦克团所拥有的近120辆坦克的密集冲击。

    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苏联伞兵的战绩却或许是世界各国伞兵之中最为辉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苏联红军从遭遇纳粹德国突然袭击的第二个月起,便开始不断的将空降兵投入到不断扩大的德军占领区之中,他们的使命便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迟滞德国装甲部队的前进,掩护溃不成军的地面部队、国防军工系统以及政府机关的战略撤退。

    而即便战场局势得以好转,苏联红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苏联伞兵所领到的也往往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无论是在维亚济马还是第聂伯河左岸,苏联伞兵部队由于组织实施上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一再以旅级乃至师级规模投入战场,但仍在德国陆军地面部队的重装部队围攻之下归于溃败。

    除此之外,苏联伞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也常被作为精锐步兵被部署在战场上最为要害的环节。在决定命运的库尔斯克战役之中,正是苏联近卫空降兵第4师火线驰援波内里,最终将这座铁路枢纽变成了“库尔斯克的斯大林格勒”。摧毁了包括“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在内的数百辆装甲战车,最终折断了库尔斯克北部战线德国将军—莫德尔的进攻矛头。

    经历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年苏联军队以空降兵旅和部分步兵师为基础,重新组建空降兵部队。在40年代末,苏联军队便已涌有10个伞降师和机降师。与此同时,空降兵脱离空军建制,直属于国防部,其间空降兵曾一度和陆军、海军、空军、国土防空军一起,并列为苏军的五大军种之一。而随着航空运输工具的发展,50年代起,苏军将伞降师、机降师全部整编为空降师,1973年又开始组建新的空降部队—空中机动旅,1976年又组建了空降突击旅,同时在集团军编成内组建了轻型空降突击营。至此苏联成为世界上空降部队最多的国家。

    当然在庞大的苏联空降部队之中,空降师无疑仍是最为受宠的精锐。从1978年开始,苏联国防部对空降部队的编制再次进行了调整,1980年基本定型,定型后空降师的编制人数为7118人,师下辖3个伞兵团、1个炮兵团,以及反坦克营、防空营、工兵营、通信营、运输营、叠伞营、维修营、卫生营、炮指连、侦察连、防化连等。

    伞兵战斗车由102辆增至225辆。85毫米空降自行火炮31门,122毫米榴弹炮各18门,140毫米火箭炮18门,82及120毫米迫击炮18门,85毫米反坦克炮18门,23毫米高射炮36门,防空导弹发射器165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48具。但是这仅仅是纸面上的数字,正如大多数苏联空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