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对军事科技方面的痴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和蒙古人一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往往足以扼杀那些生不逢生的革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称为“红色拿破伦”的图哈切夫斯基就任苏联红军的总参谋长。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苏联红军研制出了新型的坦克和战机,创建了空军、机械化军和空降兵部队。集中体现图哈切夫斯基军事才华的,是他关于集中使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但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以及那些在内战期间征战于马背之上的老帅们,囿于以往的经验,固执地认为骑兵在作战中起决定性作用。图哈切夫斯基在1937年5月6日的《红星报》上发表了坚持自己观点的文章,五天后,他被解除国防人民委员职务,同年6月11日,以“叛国罪”被处决。
无独有偶,当1977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的奥加尔科夫敏锐地意识到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大量涌现,必将从根本上打破军队旧的发展模式。推动和促进新的军事革命之时也遭到以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为首的“老近卫军”们的抵制和排斥。
“如果不是苏联最高领导人—苏共中央总书记柯尔莫哥洛夫的力挺,奥加尔科夫可能已经被赶到西部军区。现在这样一个‘老远东’执掌着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我们来说决非是什么好事啊!”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部的副部长戚度大校深知一个优秀将帅对战争的决定性作用。奥加尔科夫虽然是在卫国战争之中脱颖而出的将领,但却可以说起崛起于远东。1948年起担任苏联远东军区总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算起,到1959年进入苏联总参军事学院进修,奥加尔科夫在远东军区任职长达十年以来,对于中国军队的情况很难说不是了如指掌。
“从这一刻起,上帝的战争之骰已经投下,它将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之上隆隆滚动。而当它最终停止之下,苏联、中国乃至这个星球的命运都将因此而最终决定。”而与此同时,在美丽的贝尔加湖南端,在沙皇时代俄罗斯人开拓西伯利亚的起点—伊尔库茨克,指挥着或许是这个世界最为强大军事力量的苏联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在他的指挥中心之内用跟随自己多年的钢笔在今天日记里用这样的一段话作为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