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于望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四章 顾文怡出闺成大礼(下)(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第二百四十四章顾文怡出闺成大礼(下)

    花轿来到羊肝儿胡同口,早有眼利的家丁在路口望见,立时回家去送信,柳家迅速涌出一大群人来,聚在胡同口迎接。

    住在附近的邻居们都出来看热闹,看见柳东行翻身下马,都纷纷夸奖新郎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一身官服衬得人越发威武。也有小户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盯住了他身后的一众年轻武官们,脸红红,咬着唇,暗暗笑着交头接耳。

    柳家管家舒从安与罗家管事许春山站在家丁前头,笑盈盈地向柳东行与罗明敏等人先了礼。舒从安殷勤地道:“家里都已经备好了,一时没听到信儿,小的婆娘还在担心大爷会赶不上吉时,还好您还是及时回来了快进去吧,大家伙都等着呢”

    柳东行笑道:“辛苦舒伯了。”便要命轿夫将花轿抬进门去,却不妨许春山笑着抚了抚胡子,道:“柳大爷且不忙,先把礼数给尽全了再说吧。咱们大家伙儿忙了几日,怎么也得讨个喜庆不是?”柳东行一愣,眨了眨眼。

    罗明敏笑了:“老许,怎么你也学坏了?今日会耽搁到这时候才回来,可不就是被这些个礼数给弄的,你这又是哪一出?”

    “罗兄弟,话不能这么说。”傅仲寅不知几时转到了前头来,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点着脑袋,又给同伴们使眼色,“小柳儿娶亲,这么大的喜事,咱们又怎能不跟着沾沾光呢?”

    众人领会,一齐起哄,声音大得满条街都听见了,但无人有怨言,反倒还都会意地偷笑,也跟着起哄说要讨喜庆。

    文怡在轿里听见,心里只觉纳闷,但转念一想,又记起了长辈们跟她提过的京中婚嫁习俗,新娘花轿到了新郎家门前,是会有邻人前来“拦门”的,为的不过是要个红包,讨个喜庆的意思。柳东行与罗明敏在京城住得不久,对此不清楚也是有的。既然众人不过是在闹着玩,她也就不担心了,反而抿起嘴唇,侧耳细听外头的动静,看柳东行如何应对。

    柳东行起初是有些意外的,但舒从安对他耳语一番,他也就明白了,接着便有些为难,他今日穿戴一新,身上哪有半文钱?只得无奈地看向罗明敏。罗明敏早就在兜里揣了许多铜子银角子,见状立马去掏,谁知许春山却笑道:“这可不行,二少爷,今儿可不是您娶亲呀,再说,您给的红包,咱们领了,岂不是跟没领一个样?”罗家派来帮忙的家丁伙计们都笑了。

    罗明敏白了他一眼:“老许,你今儿是专门跟咱杠上了啊?”许春山只是笑而不语。

    这时,负责送嫁的李太太的轿子终于赶到了,见状便招手唤了文安过去,吩咐一番,又让仆妇捧了一盘子东西上来,尽是些巴掌大的红绸小荷包,每个都装了一百钱,还有果子、豆子等物。文安便笑嘻嘻地将盘子送到许春山等人面前,照着李太太教的话,说:“各位叔叔伯伯们辛苦了,请每人领一个,沾沾新人的喜气吧。”

    许春山笑眯眯地接过盘子,道:“小少爷真是个伶俐人儿。”便招呼众家丁一声,一哄而上,先给聚集过来看热闹的邻居们派了一个,自己也领了,方才让出路来。柳东行与罗明敏松了口气,小声向文安道谢。文安却道:“李婶娘说,这原是咱们女家做的,因此方才这位先生才不肯收你们的喜钱呢。”他们这才明白了。

    舒嬷嬷早在门里候得焦急,已在心里骂了自家男人无数次,见状总算松了口气,便换上笑容,领着几个婆子媳妇出来,手里各执一个花斗,里头也装了豆子、谷物、果子、铜钱等物,嘴里嚷着吉祥话,把东西往天上撒,转眼便撒了满地。有邻居的孩子们跑出来拣,欢声笑语,场面一时热闹非凡,送亲的乐手们便又演奏起来。舒嬷嬷亲自抱着一面铜镜,指挥仆妇们将彩毡铺到花轿前,便要迎新娘下轿了。

    文怡在丫环们的搀扶下,走下轿子,大红绣鞋踩在彩毡上,一步一步极小心地走着。她头上:“怎么也不见柳尚书的夫人进来说说话?她既是叔婆婆,又是堂姑母,好歹也要过来见见面才是。”便有人去扯她袖子:“别说这个了。”那女眷面露不解:“怎么了?”

    文怡心里也有几分埋怨,怪柳顾氏连面上情也不顾了,但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她既然不肯做表面功夫,自己将来倒轻松几分。

    有人小声对那女眷说了来由,她也就不再问了,上官夫人见场面有些冷清,便又笑着问起文怡,是几时与柳东行订的亲事,家里又还有什么人等。文怡此时已经镇定了许多,也没开始那么拘束了,回答得清清楚楚。上官夫人见她说话明白有条理,心里又添了几分喜欢,得知她还认得自家的外甥女儿,而且交情还不错,便更高兴了:“这敢情好啊,我没有女儿,倒稀罕姐姐家的女孩儿,你既与她们好,找个日子,一块儿到我家里聚一聚,也好热闹一番。”

    其他女眷们立时便应和了,还开始点名算起自家有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女儿或侄女等,到时必要一起过去。文怡笑着听她们说话,见她们高兴,也不忍心相拒,便答应下来。

    不一会儿,舒嬷嬷便过来请诸位夫人去吃席,上官夫人亲切地嘱咐了文怡几句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