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房的人是于老夫人派来给侄孙女儿送药送补品的,也不知道说错了什么话,竟惹得卢氏老夫人大发雷霆,当即便要叫人把她们赶出去。
文怡匆匆赶到前头花厅时,正看到祖母坐在正座上,猛握椅子扶手,青筋暴起,脸色铁青。下手站着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子,一脸恭顺状,小心低头听训。她后头跟着两个婆子,手上分别捧着几个锦盒和一个包袱,只是她们左手边又站着另一个婆子,穿着比她们体面些,看起来有点年纪了,正扭开头盯着左边第三张交椅的椅腿,面带几分不悦。
文怡不知道刚才花厅里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记得这媳妇子和婆子是谁了,但看她们的穿戴,也猜到是有头有脸的管事娘子或伯祖母、伯母们手下得力的人物,想到祖母要是得罪了她们,她们回去了也不知道会怎么编排自家呢,当即也顾不了许多,赶到祖母跟前轻抚她的背,小心道:“祖母别生气,就当是看在孙女儿面上,请千万保重才好!”
卢氏见是孙女儿,眼中闪过一丝慈爱,神色放缓了些,但面上仍旧结着霜,板着脸道:“如今哪里是我要跟人生气?分明是别人存心惹我生气!”
那媳妇子小心地赔笑道:“六老太太熄怒,原是小的管束不力,没好生教导底下人规矩,让她们说错了话,您要打要骂,小的们都甘心领受。可您千万要保重身体,不说看在咱们老夫人与您几十年妯娌的情份上,只当是为了九小姐,您也不能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呀?!”
卢氏冷笑道:“我若不是为了孙女儿,也就不跟你家打这官司了!怎么着?我跟你们老太太当了几十年的妯娌,如今她儿孙出息了,就不把妯娌们放在眼里了?!她的孙子金贵,我的孙女就是草,被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我还没把事情闹大了叫族人们替我评个公道,你们倒嫌我多事了?!如今拿这些东西来,是打发叫花子呢?!”
方才那扭头的婆子皮笑肉不笑地插了句嘴:“六老太太这话说的糊涂,我们老太太不过是依平日的旧例照拂族人罢了,哪里就成了打发叫花子呢?我们家打发叫花子,可不会送这些金贵东西。”
卢氏大怒,一口气上不来,咳个不停,文怡忙倒茶给她,又轻轻替她拍背抚胸。走慢一步的赵嬷嬷赶到,见状忙从袖里掏出一个小银扁瓶,递到她鼻下晃了晃,卢氏才喘过气来。
那媳妇子瞥了婆子一眼,眉间闪过一丝不悦,淡淡地道:“刘嬷嬷,老太太让你来,是叫你替七少爷赔不是的,可不是叫你来气人的,你也一把年纪了,怎的一点规矩都不懂?!”
那婆子不以为然地回瞥她,也淡淡地道:“陆三家的,你虽是二太太跟前的管事娘子,但这事儿关系到我们七少爷,我替小主人委屈几句也是应当的,怎的就不懂规矩了?”
陆三家的眼睛瞪大了些,刘嬷嬷不为所动地瞪回去,看得卢氏与文怡祖孙俩好不生气。眼看着祖母又要发作了,文怡还没忘记自己的初衷,便先一步开了口:“这位刘嬷嬷,不知是宣乐堂哪一位长辈的贵仆?又是奉了伯祖母什么命令来的?”
卢氏怔了怔,没想到一向只会乖乖听从自己吩咐的孙女儿会主动问话,但她心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便没说什么。
刘嬷嬷勉强道了个万福,眼睛盯着一旁圆光罩上蒙了尘的葡葡雕花,道:“我是大太太亲口点了派到七少爷身边侍候的,老太太叫我来看看九小姐病好了没有,若是还没好,就去请王老太医上门,再送些药和补品过来。”接着眼中闪过一丝不屑,皮笑肉不笑地道:“顺便把秋天换季做新衣裳的银子还有入冬后买炭的银子也一并送过来,毕竟,我们七少爷还话的。于是只得咬牙切齿地冷哼一声,连礼也不行了,摔手就走。陆三家的暗哼一声,对卢老夫人赔笑道:“这老货没规矩,六老太太和九小姐别生气,回头小的回禀了老太太,定会重重罚她!”
文怡没说什么,只是微笑以对,扫了那几个锦盒和包袱一眼,心中有些为难:都闹到这个地步了,收下东西是不可能的,只怕祖母会命人将东西丢出去,那以后就更难弥补了。于是便对卢老夫人道:“祖母,伯祖母送药材补品来,也是她的好意,只是如今孙女儿已经好了,用不着这些东西,放着白糟蹋了,不如让她们拿回去吧?”
卢老夫人的脸色又放缓了些:“这话说得在理,陆三家的,你领着那个不知所谓的婆子,把东西都带回去!见了你们老太太,就说是我说的,我们家虽不如长房富贵,却也不是叫花子,用不着她施舍!若她知道自己理亏,就叫孙子来给我孙女倒茶认错赔不是,若是她拿定了主意要以权势压人,我就算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也要给孙女儿讨回公道!”
文怡一听就知道不好,忙劝她:“祖母,孙女儿不要紧的,七哥想必已经知错了,您别跟他计较……”卢老夫人一挥手止住她:“你是个不爱与人计较的好孩子,只是他家欺人太甚,七小子小小年纪做了错事不知悔改,将来大逆不道害了父母亲人时,又有谁来教他?!”
文怡暗暗跺脚,看到陆三家的脸色已有些勉强了,心中着急不已,却又不知该如何劝服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