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金银行投资债券失失败,血本无归,日本国内出现动乱,这些接踵而至的消息,极大的动摇了中国老百姓对于日元的信心。
纸币的基础就是信用,因为列强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所以中国老百姓相信他们的货币,而列强也就能够凭借一张张的白纸,换取中国百姓的血汗。如今日本出现了这么大的麻烦,还值不值得信任,让很多老百姓都产生了疑问。
特别是奉天的老百姓,这些日子大量的报纸都在介绍日本的米骚动,日本人也因为吃不起大米,而发动暴乱,各大城市都失去了秩序。仅仅是大阪一地,上街游行的民众多达三五万人,这些人白天游行,晚上就进攻米店。
他们常常是几百人一伙,砸开米店,攻击警察局,抢占火车站,扣下运输粮食的火车。这些人抢到粮食之后,就分给穷人一部分。结果那些穷人也都加入进来,参加暴乱的人数就好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大主要城市都出现了骚乱现象。
渐渐的骚乱也超出了控制,抢夺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大米,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在抢夺的目标之中,几乎所有店铺都受到波及,甚至一些富人的住宅也受到攻击。
流氓地痞等等势力也都粉墨登场,借着社会大乱的机会,开始大肆偷窃抢劫。整个日本的治安瘫痪大半,游行已经超出了控制,日本政府也不得不痛下决心,采取血腥镇压。
日本政府一共调动了一个骑兵联队,一个工兵营,还有一个野战炮师团。无数荷枪实弹的士兵冲上了大阪街头。疯狂逮捕游行的人员,稍有反抗,就会被击毙,几个小时的功夫,这帮日本兵就打死了超过两千人。
鲜血染红了大阪,这些日本人对外人狠辣,对待自己人也同样不客气。监狱已经爆满,全都关押的是参与骚乱的人,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不再管这些人是否被冤枉,他们需要的就是震慑。用血淋淋的事实,让那些参加骚乱的人屈服。
不只大阪如此,神户、名古屋、东京也都难逃厄运,军警和游行队伍发生了血腥冲突,究竟有多少日本人被打死。恐怕永远无法统计。
日本社会动乱是空前的,就连美国的财团也没有想到会产生这么惊人的效果。最初弗雷德通过关系网联系到他们。希望能够一同攻击日本的债券市场,这些财团最初根本没什么兴趣,他们对于张廷兰的势力不屑一顾。
不过美国人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对于日本大肆扩张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霸市场,已经很不满了。因此能给日本人找点麻烦,他们还是很愿意的。
这些人也没有把张廷兰当成平等的盟友,只是让他冲锋在前,如果真的成功了。他们在跟进,如果失败了,那就和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廷兰砸进去的资本,就好像在雪山道:“这帮家伙倾家荡产才好呢,他们不相信中国的钱,相信日本人的钱,以为日本人就是天王老子,结果怎么样,小鬼子一样靠不住!”
危机消除大半,张廷兰也难得有了轻松的时间,又被张学良拉了出来,跑到茶馆,一面听先生说书,一面品茶。这些茶客的话题也离不开正金银行的事情,全是哪位老大人几十万存款提不出来,哪位富商的大把银行券就要变成白纸……
“汉卿,其实这些都是恐慌而已,正金银行三分之一的股份握在日本政府手中,你说日本政府会放任不管吗?现在日本忙于国内,而且三井,三菱等一批财阀受损严重,他们要先弥补财阀的损失,过了这段时间,日本人还会注资,正金银行危机也就过去了。”
“廷兰哥,你是说银行券还会恢复吗?那岂不是便宜这帮家伙了!”
张廷兰笑着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理论上的确如此,但是事在人为,不是还有我呢。手里头银行券最多的就是满清遗老遗少,这帮家伙把搜刮的民脂民膏都存到了日本人的银行,以为这样就能保证安全。现在正金银行无法兑换,他们都快绝望了,官银号马上就会推出一个新的举措,那就是用新奉票换购正金银行券,不过只能打个对折!”
要想发展工业,就要有源源不断的投资,这些投资当然要靠金融系统提供,换句话说没有金融的自主权,就别想发展工业。银行和货币被外人操纵,只需要在企业周转不灵的时候,卡一下资金,好端端的工厂就会完蛋。
这也是民国历史上,中国发展不了重工业的原因,因为重工业投资周期太长,见效太慢,没有金融力量保驾护航,根本就没有希望。后世的情况也是如此,非洲拉美等等落后地区,金融多半也都攥在外国的手里,所以他们只能一直落后下去,没有工业支撑,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要首先遭难。
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张廷兰才选择正金银行为打击的第一对象,事实也如同他想的一般,正金银行果然陷入了困境,那几个前去挤兑的大户也是张廷兰安排的,日本人能做初一,张廷兰就能做十五,现在所有人都不相信正金银行,正好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张廷兰不在乎挤兑银行获取的那点利润,他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