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一刀结果,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怕将来连说话的自由也要受外国人的干涉了……”
与之相比,后世那些吹嘘“反体制”的“公知”们,几乎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因此,章太炎先生在为史量才写的墓志铭中赞道:“史氏之直。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唯夫白刃交胸,而神气自如。”
“……虹口日租界那地方,我也一样不敢去啊……”金奇娜叹息着折叠起信纸,对桌边同样等着开早饭的杨教授说道,“……看看这个时代中国积贫积弱、洋人横行的惨况,再回想百年之后巨龙腾飞的胜景。还真是让我感到不胜唏嘘啊!同样的中国人,同样的土地。为什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更要命的是,这群职业穿越者的首领们,不仅是根正苗红的“赤匪”出身,而且行事作风颇为推崇暴力,讲究“要武斗不要文斗”,非常喜欢“用子弹说话”,甚至已经用直接和间接的手段杀了不下一亿人……
与此同时。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同样在寄售的书店里卖得不错,连鲁迅和巴金这样的文坛头牌大腕在读过之后。也都给出了不错的评论,让“琼瑶先生”的名声更上一层楼。
——堪比《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一代报业奇人,一位铁骨文人,一名正气君子,至此陨落!
当然,金奇娜在后世网络上早已锻炼得脸皮奇厚,对于这些不痛不痒的嘲讽,根本没有当成一回事。
——蓝衣社。正式名称为“中华复兴社”,是国民党内部的一个非正式组织,因黄埔军校的蓝色制服而得名。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一些黄埔军校学生组成,他们认为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而国家依然内患积重、内乱不已。因此四方联络游说,联合国民党政权内的一群有志青年,结成社团,企图克服日本入侵危机、制止国民党腐化堕落。肩负起救党救国。抵御外侮的历史使命。
针对这个问题,杨教授拿出了他在大学里教书的劲头,很有兴致地侃侃而谈起来,“……举个例子来说吧,我曾经在一部纪录片里看到过,非洲大草原上的黑人猎手,仅仅拿着简陋的长矛,凭着自己的凶狠气势缓缓逼近,就能把正在进餐的一大群狮子给统统吓走,然后从容夺走狮子嘴边的猎物。而貌似凶猛威风的狮子们,也只能默默地看着那群更加凶残的黑人带着自己战利品归去,根本不敢有反击和报复的念头。”
……呃?眼下还没有这个女人“通共”的证据?呵呵呵,你这问题真是太可笑了!拜托,我们国民党人一向是很有创新意识的,不仅能把雷达改装成鱼缸(抗战结束后,接收美军剩余装备时的真事)。而且连“红色奴隶主”这么奇葩的赤匪都能“发明”出来……难道如今还会发愁炮制不出一个“女赤匪”?
于是,“琼瑶先生”金奇娜就这样上了蓝衣社的猎物名单。成为了一头即将挨宰的大肥羊。
这种乌烟瘴气的乱局,要到戴笠掌权之后,才会得到整肃,但戴笠此时还只是蓝衣社特务处的处长,专门负责刺杀之类的脏活,而且还做得不怎么利索——比如说刺杀史量才的时候,他就不知怎么地带出了一帮史上枪法最烂的狙击手,差一点儿闹到阴沟翻船的地步……当然,特务也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嘛……
结果,一场空前的灾难,被这帮特务们瞬间引爆。轰然降临在了蓝衣社乃至整个国民党政权的头上。
当然,在最初的时候,上海的蓝衣社还要镇压工人运动,跟中共地下党中央斗智斗勇,尚且保持了一定战斗力。但很快,随着上海的地下党组织被全面捣毁,中央局仓皇逃亡江西,上海的蓝衣社就闲了下来。除了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进步作家之外,他们暂时没了值得一提的对手……于是就大大地放纵了起来。
短短几年时间,在权势与财富的侵蚀之下。蓝衣社就已经不再是当初那群忧国忧民的黄埔青年才俊了。
“……秩序?请具体说说。”金奇娜眨了眨眼睛,“……听着似乎很深奥,很有门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