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城管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巴顿山之战(中)(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以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最起码要走上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再考虑到战争持续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哪个国家能够允许全国的主要劳动力集体外出闲逛两三个月之久?家里的活难道不用干了?在此期间就不用担心有其他敌人进犯了?

    最前面那一辆越野车的后座上。王秋正和亚瑟讨论着这次盎格鲁人的进攻,并且对双方的投入兵力规模深感咋舌——当然不是惊叹双方的兵多将广,而是对这两拨人的兵微将寡,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罗马皇帝的麾下曾经拥有过三十多个军团,但到了此时此刻,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皇帝却降级成了中队长……但考虑到他如今可怜的辖地,能养得起这点脱产士兵也已经不容易了。

    一般来说,每个罗马军团都会有一到两个配属的辅助军团,在出征时组成一个约摸两万人的混合战斗群一起开拔。而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皇帝麾下虽然只剩了一个中队的军团士兵。但还是按照惯例凑出了两个中队的辅助部队,全部兵力大约500人——当然,辅助部队的士兵是不脱产也不用发军饷的。

    但不管怎么说,鉴于这个时代堪称悲剧的生产力水平,尤其是收获量不过是播种量四倍左右的糟糕农业,三万人口能够提供的税收还是极为有限的。而同样是由于文明的退化和生产力的落后。钢铁刀剑与铠甲在这个时代的价格变得异常高昂,一套包括了铠甲、头盔、马具、长矛、长剑和铁手套的骑士装备,通常可以换到一座大庄园,因此哪怕是装备一支很小的军队也花费惊人。而为了维持最起码的罗马人生活方式,皇帝的日常开销又很多,尤其是为了一些摆排场的事情,还不得不捏着鼻子往奢侈品开销上烧钱……

    这么一点儿可怜的人口,还不如现代中国某个比较繁华的乡镇,但在这个战乱频繁、城市荒废的黑暗时代,却已经是西欧地区少见的人烟稠密之地了——正是由于控制了格洛斯特城这座大不列颠岛上目前唯一完好的“大都市”,以及连接大不列颠岛西海岸各个残余凯尔特人王国的海陆交通枢纽,罗慕路斯皇帝才能以一城之地成为全岛盟主。而依靠海上贸易收到的一点商业税。也让他总算是有了能够发饷的金属货币——在欧洲的其它地方,由于商业流通的不发达,那些骑士都是靠封地而不是俸禄来过日子的。

    虽然黑暗时代不列颠的人口,仅仅相当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大不列颠岛的面积。却跟扣掉琉球与北海道之后的日本列岛相差无几。这就意味着,不列颠的人口密度极小,在得到国王的征召令之后,农夫们需要自备口粮和长矛。走上相当于日本“足轻”们十倍的路程,才能跑到邻国去打仗……在战争中消耗的体力、时间和粮食都因此上涨了十倍,这仗可打得真是够辛苦的啊。

    另一方面,这次从东北方入侵格洛斯特城的盎格鲁人联军,其阵容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堪称寒酸——根据那位求援信使的说法,五个盎格鲁人国王一起亲征,动员了他们麾下的绝大部分部族勇士。再加上随军的奴隶,才刚刚凑出了两千人!如果只算有名望的“勇士”的话,估计就只有两三百人了。

    ——就他所知道的情况,就连国内一些中等城市的黑帮大佬,手下的小弟马仔也不止这个数目了。

    十一月初的不列颠,虽然还没有漫天飘雪,但也已经非常寒冷了。被秋雨淋湿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翻滚汹涌的连天乌云之下,三辆军用越野车正顶着绵绵细雨,行驶在从巴斯城通往格洛斯特城的罗马大道上,每一辆越野车的车头上,都插着一面代表“卡梅洛特城堡”的红龙旗帜,以防被凯尔特人误会。

    一时间,仿佛整个天地都已经被飞溅的雨花所包围,显得疯狂暴烈而又阴冷入骨。

    其中,皇帝的正规军、或者说御卫队,主要由跟着他辗转西欧的追随者和不列颠各地的罗马遗民充任。这些需要按时发饷的战士,是战场上的中坚骨干力量,都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通过长期的脱产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他们非常宝贵,战斗力也非常强大,死伤一个都是极大的损失,很难得到及时补充。

    一道强光划过天际,仿佛要把天空撕裂开来。随即震人心魄的雷鸣隆隆传来,让越野车的玻璃窗被震的啪啪作响。而出现了积水的路面也变得更加泥泞难行,让车内的几个人都感到屁股生痛。

    “……在这个时代,不列颠的一个王国确实是跟现代的一个大村庄差不多。”亚瑟挠了挠头发,对王秋如此解释说,“……整个不列颠只有一百万人口,却同时冒出了五十多个国王,此外还没算一些不服从任何君主号令的野人部落……平均算下来,每个国王能有一两万臣民就算是不错了,哪里凑得出多少军队?”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依然保留着野蛮时代的习俗,整个部族基本上全民皆兵。如果是本土作战的话,每一个能够干活的农夫和猎户都是兵员,一旦战争来临,就会进行坚壁清野,将家人送入堡垒或庄园避难,同时在酋长和长老的率领下拿起武器,一起迎战任何来犯之敌。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