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城管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八方风雨汇英伦(下)(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走上讲台之后,麦克米伦先是调试了一下话筒,又习惯性地敲了敲桌子,然后才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当然,斯嘉丽的塔拉庄园不止出产棉花,还有其它很多庄稼。而且战后的棉花行情不佳,棉花的种植面积估计已经缩减了很多,但还是可以看出,当时棉花价格要比现在昂贵得多,否则根本不可能支撑南方种植园主的奢华生活。更要命的是,在小说里,南方人在战争初期普遍十分乐观,认为战争和封锁不会持续很久,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把接连三年收获的棉花都堆积在塔拉轧棉厂附近的棚子里,一心等着战争结束后把它们运到利物浦去,卖出十五万美元的高价。所以想要砍价也不太容易。除非是到了战争后期,南方什么东西都极端匮乏的时候,奴隶主们才有可能把棉花贱价甩卖。但问题是,这时候南方邦联的交通运输恐怕已经全面崩溃了,穿越者收集棉花只怕并不容易,莫非要到乡下去挨家挨户收购棉花?

    片刻之后,当身穿防弹衣的麦克米伦总团长走进这座古老建筑的时候,眼神呆滞的梅森首相正手持一份预先打印好的稿件,用缺乏平仄起伏的单调嗓音,对国会大厅内的诸位议员进行演讲,并且由预先安排的电视台,对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进行实况转播——此时,这场演讲已经接近尾声。

    对于这样一位老好人,波特大臣认为他就是进精神病院的可能性都比变成极端排外分子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当这些身在北方苏格兰的众人,在忐忑不安之余,还有心思推演未来局势的时候。那些待在伦敦的人们,却已经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在血与火之中苦苦挣扎了。

    ※※※※※※

    虽然麦克米伦的演讲显然要比梅森首相生动得多,但台下那些议员的神情还是一样的木然,只是继续用呆滞的眼神望着讲台,同时机械地一下一下拍着手,仿佛是什么牵线木偶一般。

    ※※※※※※

    虽然彼此之间在前不久刚刚因为政见分歧和权力斗争而彻底闹翻,以至于被首相一脚踢到了极地开发事务部坐冷板凳,但他对于这位首相还是很知根知底的——毕竟是好些年的老交情了。

    ——苏格兰的态势充满敌意,威尔士的起义已经失败,北爱尔兰方面无从着手,法国军队已经大举渡海,欧洲大陆的全面干涉似乎是已经迫在眉睫,而美国人的态度却晦暗不明……

    伦敦,唐人街,沈岳老板的小酒店附近。

    更要命的是,此时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虎视眈眈的家伙。可不止千年宿敌法国人而已。

    “……上帝保佑!”“……为了纯洁的英格兰!”“……真主最伟大!”

    “……从今日起,我们需要废止过去那些自欺欺人的‘多元文化政策’,让白厅的政策和法律恢复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谋利益的正确轨道上来!让那些跟我们抢占生存空间的黑鬼和异教徒见鬼去吧!英格兰永远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格兰!现在,就是终结这一切错误的时候!哪怕需要采取最残酷的手段……”

    在“纳尔逊骑士团”的极端口号煽动之下,不少原本在平时看起来彬彬有礼的盎格鲁-撒克逊市民,突然撕下了昔日的绅士面具,展示出身为海盗后裔的狰狞面容——成群结队的有色人种移民,被他们用黑洞洞的枪口威逼着走出家门,然后在街边的墙根下惨遭集体枪毙,哪怕是老弱妇孺也不能幸免。

    步枪点射声,冲锋枪扫射声,各式爆炸物的轰鸣与浓烟。建筑物的崩裂和垮塌,受伤者的垂死哀鸣。

    正当麦克米伦还在手忙脚乱地应付法军之际,又一则出乎意料的噩耗把差点震翻在地。

    从他的语气中,很容易就能听得出这其实是在念稿子。不过,台下还是很配合地传来了一阵阵的掌声。

    这种犹如圣人耶稣一般“被打了左脸,再露出右脸让人打”的仁慈作风。为梅森首相在外国移民或者说少数族裔选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但也给他带来无数的麻烦——由于善良和迷糊过了头,他总是很容易被人利用,曾经因为轻信别人而让一个恐怖分子头目获得了不列颠国籍,最后差一点因此坐牢。更要命的是。因为过度关注少数族裔利益,他被极端右翼的纳尔逊骑士团认定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叛徒,甚至组织过几次不成功的刺杀,又被不那么极端的右派分子认为是脑子坏掉的家伙,天天在报纸上冷嘲热讽。

    现在,白厅、白金汉宫和威斯敏斯特都已经被我们控制了,伦敦的所有驻军都是我们的盟友。我们都是最勇敢的爱国者。对现政府的政策失望已极,准备用我们的行动来拯救国家。对于在此次行动期间造成的各种误伤和损害,我在此表示遗憾的歉意,但为了祖国的存亡,这一切都是必要的牺牲!

    可是仔细一思考,根据这里面的描述,斯嘉丽的塔拉庄园在战后每年只能生产二十包棉花,每包棉花两百公斤重,总收成四千公斤棉花,现在棉花价格是8元人民币一公斤,如果穿越虫洞贩运过来,斯嘉丽的塔拉庄园一大家子人在棉花上的年收入竟然只有三万两千元人民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