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恐怕没有哪位底层的大兵,会不喜欢轻松的“散步式作战”。
直到荷里路德宫之战爆发,枪声和爆炸声传遍了半个城市之后,王室游艇才刚刚在码头靠岸……很显然,国王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蠢到自投罗网,而是赶紧吩咐游艇再次起锚出海,如今还在海上漂着呢。
“……或者是处决沙皇的布尔什维克……”
只要控制住了伦敦,自己就牢牢掌握住了这场较量的主动权!而英格兰的民意也站在自己这一边!
没有铺天盖地的猛烈炮火,没有遍布海滩的堡垒和地雷,也没有飘扬的硝烟和焦黑的尸骸,更没有激烈的空战和坠落的战机,只有弥漫的雾气和浪涛拍打海岸的哗哗声……
在英国,拉斯角是一个被所有人集体遗忘的荒僻角落。这里人迹罕至,终年潮湿多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难得看到几回太阳,又靠近北极圈,距离北极点比距离伦敦还要近。在冬天的时候,住在这里简直能让人感到阴寒入骨,而且手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收不到信号,最近的城市也在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外。
伊万诺维奇将军喷出一个烟圈,平静地答道,“……接下来,我们需要跟这些人取得联络。才能更好地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另外算算时间,法国人也应该已经动手了……希望他们不要临阵怯场……”
于是,麦克米伦绝望地认为,只有用最残酷的暴力才能扭转这一切,并且竭尽全力地付诸于行动。
“……还不止如此呢!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国会方面刚刚发布了一则政府公开新闻,纳尔逊骑士团的匪首们已经控制了整个白厅,不仅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成立了一个‘戒严委员会’,并且履行他们消灭外国移民,恢复‘纯洁的英格兰’的政治主张,还宣布要废除君主制,没收王室产业,成立不列颠共和国……”伊万诺维奇将军叹息着摇了摇头,“……我们原本以为‘纳尔逊骑士团’的这位麦克米伦先生,最多不过是想要当新时代的丘吉尔。没想到他的野心还要更大,竟然是准备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克伦威尔!”
伊万诺维奇将军淡淡地一笑,意有所指地将某些词汇用重音念出,然后将自己的个人平板电脑打开,调出一段简讯展示在伊霍诺夫斯基上校眼前:“……最新消息,英国空军发生叛变,一架武装直升机向王室游艇发射了导弹,虽然国王已经在此前转移上岸、故而安然无恙,但还是有几位王室成员不幸遇害……”
众人在格拉斯哥首先得到的消息是,当霍格沃兹城堡遭遇攻击,最后被打成一片废墟的同时,东边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也爆发了战斗。一支不明身份的武装部队,在幽暗夜幕的掩护下,突袭了国王和王室成员下榻的荷里路德宫(意译为圣十字架宫),几乎全歼了疏于戒备的王室警卫,似乎是打算劫持英国王室。
剩下的威尔士似乎也爆发了小规模的枪击事件,但还没有弄到颠覆地方政府的程度。而原本一直是暴力冲突热点地区的北爱尔兰,在这时候却反倒是仿佛置身事外,平静得让人简直难以置信。
“……什么?一支法军已经通过海底隧道渡过了海峡?”
然而,他还没走进大门,就被无线电对讲机中传来的一则噩耗截住了脚步。
但是,他的一切合法尝试全都失败了,他和他的支持者被蔑称为英国的纳粹党,被那些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左派人士大肆鞭挞,却未曾看看那些阿拉伯移民在国内肆意制造的各种骚动和惨案。
而现在,似乎就是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了首都伦敦已经被完全镇压,白厅的各个中央政府部门和整个内阁都在掌控之中,虽然爱丁堡突击队劫持王室的行动失败了,而罗德里格爵士也从霍格沃兹城堡灰头土脸地逃了回来,不仅没能完成作战目标,还搭上了六个独立分队的士兵,但这毕竟无关大局。
原本以为很可能会有一场诺曼底登陆式苦战的俄军官兵,在略感失望之余。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希望如此吧!”伊霍诺夫斯基上校撇了撇嘴,“……不过,虽然近代的英国君王早已成了仪式道具,但也难保不会冒出一头倔脾气的小毛驴要是国王不愿意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办?”
然而,由于即时情报上的差错,这些装备精良、战斗力彪悍的袭击者似乎并不清楚,当他们进攻荷里路德宫的时候,国王和绝大多数的王室成员,还在爱丁堡外海的王室游艇上秘密接见苏格兰地方代表,企图用打感情牌的办法,来打消或者至少是推迟他们举行独立公投的计划当然,这张感情牌打得不是很成功,苏格兰政要们依然坚持己见。这也是游艇上的秘密会议从下午一直拖延到了深夜的原因。
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全都是正确的吗?为了拯救国家,就可以颠覆政体吗?为了规避麻烦,就可以牺牲法律吗?为了坚持信念,就可以无视死亡吗?
为了防范辖下军队出现新的哗变,拉斯角驻军的指挥官刚刚下令收缴了全体官兵的弹药,又将相当一部分可疑分子看押起来,还把装甲车和坦克都放空了燃油。卸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