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戈登秘书不以为然地说道,“……至于北极航路的收益……怎么说呢?由于气候严寒、海面封冻的缘故。这条航线每年最多只能通航四个月。而且除了航道的两端之外,沿途都是荒无人烟的冰雪苔原,连个可以停靠的港口也没有,更别说做生意了,商业价值其实跟好望角航线和苏伊士航线完全没法比。
“……嗳。您关心整个不列颠的安危,而我只在意如何增加部门里的预算收入。”
“……术业有专攻嘛,大臣。您作为政治上的领导人,自然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承担更为繁重的责任。并提出与您的崇高地位相衬的意义深远的策略,而您谦卑的仆人,也就是鄙人,只能将眼睛紧紧锁在目前的肤浅琐事上,以勤劳而卑微的工作辅助您深远的眼光……”哈利·戈登秘书一脸谦卑地说道。
但这严格来说也并非什么好事,因为如今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内容,差不多除了坏消息还是坏消息。
“……上帝啊,事实竟然是这样……怪不得苏格兰议会之前刚一抢到北极开发的主导权。就急着组建各种北极公司,在伦敦和纽约发行股票上市……原来只是一个圈钱的幌子……”戴维·波特大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嘴角抽搐地嘀咕道,“……亏我还真以为这是一条财源滚滚的黄金航路呢……”
于是,在一段时间的富裕和繁荣之后,随着欧美体系的持续衰落和东亚各国的全面崛起,英国社会内部深埋久远的危机就开始显露出来——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只是表面现象,而在洗去繁华外皮之后暴露出的社会撕裂问题,对这个结构松散的联合王国来说,才是真正的致命危机。
为了应对骚乱,英国政府能够集结的警力不足,只得向保安公司下单子,调动雇佣兵来首都平乱……这可实在是有些丢脸,至少说明了联合王国对自己的武装力量缺乏信心。不过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有先例。比如印度就常年养着一支流亡藏族特种部队,用来弹压国内骚乱。因为这些外人不容易被渗透和煽动。
在欧盟内部,德国和法国是欧洲的制造业中心,西班牙是全欧洲的菜篮子,而英国则是全欧洲的金融中心……这是一个貌似很体面很高档的白领岗位,但同样也很容易被替代——工业中心和农业基地都是不能随便搬动的,但金融业却没有这个顾虑,没看见以前的冰岛也曾经想要建设“苔原上的华尔街”吗?
这话听上去真舒服。虽然明显与事实存在着天差地别,而且……“你在说什么呀?”波特大臣问道。
所以,在英国的工业、军事、政治、经济全面衰退之后,全国的再次崩溃已经难以扭转了。
“……联合王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爱丁堡的苏格兰议会还要发动独立公投!这是可耻的背叛!”
第六,如果我们不管不顾地发动一场内战。且不说南方的骚乱该如何平定,糟糕至极的国际影响该如何安抚,光是凭借国内仅有的十辆挑战者坦克和不到三千名步兵,真的打起来恐怕连爱丁堡一座城市都镇压不住。而且皇家海军和陆军里面也充斥着大量的苏格兰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哗变……”
“……决定听之任之?这怎么可能?”大臣瞪圆了眼睛,“……我们难道已经不是中央政府了吗?”
哈利冷酷无情地回答,同时将一份刚刚打用的文件递交到大臣的面前,“……这是中国异能界同行提出的一个对异界的共同开发协议,预期利润相当可观,或许能够有效弥补不列颠魔法部的巨额亏空……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到底有什么资本可以投入进去——想要空手套白狼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经过几个世纪的统一之后,英格兰和苏格兰在经济文化上都已经密不可分,根本无法简单切割。至少,寒冷贫瘠的苏格兰高地,在经济上是没办法独立存活下来的。
其次,我们在看待苏格兰问题的时候,不能将独立自治和分离主义混为一谈。很多苏格兰人之所以赞成独立自治,并不是因为他们讨厌英格兰,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要一个工党政府,尤其是反对工党大规模吸纳外国移民的多元文化政策——保守的苏格兰人,普遍不喜欢看到不列颠的人口结构改变。
哈利·戈登耸了耸肩膀,“……在苏格兰合并进来之前。也就是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女王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曾经统治过这样一个缩水版的联合王国……白厅要么是已经被骚乱给逼得焦头烂额,再也顾不上其它事情;要么就是觉得回到过去也不错……不过我赞成您的那句话,几乎每一届内阁都是笨蛋!”
哈利·戈登秘书沉痛地叹息道,“……第一,要是听之任之,就等于默认了这一轮的苏格兰独立公投;
——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衰落就已经是必然的,而联合王国的进一步瓦解同样也是必然的。
——严格来说,英国内部的民族认同是很成问题的,至少跟以前解体的苏联和南斯拉夫不相上下,这一点光是从世界杯上没有统一的英国队,而是分为英格兰队、苏格兰队、威尔士队和北爱尔兰队就可见一斑。像这样结构松散、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