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此时此刻,戴维·波特大臣心中最关心的问题,既不是伦敦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不是检讨“多元文化政策”和历年来大批吸引外国移民的得失利弊,而是首相和内阁对自己的漠视:
而且,在大多数的画面里,都不知为何没能看到警察的身影只有在伦敦金融城附近,警察们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电击枪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镇压行动,顺利击溃了数千名举着棍棒和火把的乌合之众,守住了银行金库但再接下来,他们也只是设置路障,就地坚守而已,并没有主动出击,扫荡四周街区的打算,反倒似乎是对附近急剧蔓延的爆炸和火光无动于衷。
在发泄了一番自己被排斥于权利核心之外的不满之后,戴维·波特大臣终于抱着脑袋,不无沮丧地抱怨说,然后总算是话锋一转,再次提起了如今整个英国最紧急的可怕危机。
结果,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多元文化政策”从全世界吸纳移民来补充劳动力之后,居住在伦敦市区的有色人种移民数量,已经达到了英格兰白人的两倍以上让白人们惊呼自己成了“故乡的陌生人”,终于开始用警惕甚至敌视的眼神看待身边的不同面孔再往后,鉴于南非白人在解除种族隔离之后,纷纷被迫逃离故乡的糟糕境遇,再加上长期经济低迷导致的失业狂潮,以及同时造成的社会资源萎缩,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外来移民想要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而英格兰人想把他们从这片土地上赶走!
早在几个月之前,伦敦的社会形势就已经暗流涌动,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只需一点火苗就能爆炸。
于是,数以千万计的外国移民涌入欧洲,为欧洲白人承担那些最辛苦的工作,同时默默地积蓄力量而英国自然也不例外百年之前满世界插旗的大英帝国,如今居然在本土出现了逆向殖民现象。
而现在,一颗能够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终于自己跳出来了。
嗯,实事求是地说,这位勇敢的美联社记者,竟然敢在燃烧的街道上采访暴乱分子,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了,更别提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女性之前已经有一位不幸的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惨遭犯罪集团的轮流施暴,被救回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了半口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哪一方都已经对政府的调解失去了信心,开始决心把斗争付诸于“最终手段”。
和《哈利波特》书中描写的一样,霍格沃兹城堡的校长办公室门外,坐落着一左一右两头守护石兽,而在门里面则是一个宽敞、美丽的圆形房间,充满各种滑稽的小声音细长腿的桌子上,放着许多稀奇古怪的银器,喷出一小股一小股的烟雾墙上挂满了《哈利波特》书中历届男女老校长们的肖像,他们都在各自的像框里轻轻地打着呼噜(液晶屏幕的电子画)房间里还有一张巨大的桌子,桌脚是爪子形的在桌子后面的一块搁板上,放着一顶破破烂烂的、皱皱巴巴的巫师帽分院帽。
“……但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征兆!政治家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人踢出局外啊!谁知道他们会趁着我不在的时候,给我硬扣上什么苦差事,甚至是当替罪羊……好吧!无论首相和新闻界再怎么扭曲事实,编造谣言,伦敦骚乱似乎都跟我的部门扯不上关系除非在街上闹事的都是南极企鹅!”
“……哎,算了,内阁的事情我是管不了啦!梅森首相爱怎样就怎样吧!不过,哈利,关于伦敦的骚乱,如今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白厅和威斯敏斯特还安全吗?我知道你们这些公务员有着更准确的消息渠道”他拍了拍眼前的笔记本电脑,“……而不像我们这些可悲的政治家,还得依靠新闻媒体来获得情报!”
苏格兰,格拉斯哥郊外,霍格沃兹主题公园,霍格沃兹城堡顶层,校长办公室。
而早已被战争和经济危机吓到肾虚的英国政府却只知道一味地粉饰太平,显得软弱无能到了极点。
在大部分的英国本地人眼里,伦敦昔日的很多优雅之处,比如说宁静的街区、漂亮的房子和惬意的咖啡馆如今在外国移民的侵占和挤压之下,都已经很难找到了不列颠的首都伦敦,正在渐渐变成只剩贫穷移民和巨富生活的地方所以,从外国人手中“夺回”自己的城市乃是每一个英国人的天然使命。
总之,在“中国异能组织旅游团”乘火车出发的几个小时之后,伦敦就变成了血与火的炼狱。
屏幕里的画面相当可怕,在战况最为激烈的几个街区,成群结队的黑人和阿拉伯人武装分子,正在用猎枪和土制炸弹轰杀着手无寸铁的白人市民而穿着黑衣和金色面具的“纳尔逊骑士团”则据守各个交通要道,用废旧汽车、岗亭、垃圾箱和家具搭建起街垒,竭力阻挡敌人的进犯。
在这种信心十足的欧洲自我中心论之下,即使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崛起,世界霸权早已易手,老欧洲却依然沉湎于昔日的荣耀之中,同时借助殖民时代的余威,毫无顾忌地大肆吸收着全球的资源其中自然也包括人力资源,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国家能不能消化这些文化背景迥异的外国人。
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