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人争霸地中海。由于没有时间囤积和风干木料,罗马元老院只能硬着头皮用未干燥的新鲜木料来造船。结果就是导致罗马舰队的质量极差,根本扛不住任何风暴,好几次都是在顺利打赢了海战之后,却突然被一场风暴统统卷入海底,顺便连累得随船搭载的上万陆军一起葬身鱼腹……
所以,这艘华而不实、既不能打仗也不能运货的巨舰,在历史上就犹如昙花一现,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地中海上的商人、海军和海盗们,还是只能用他们那些几十吨到一两百吨的小船彼此较量。
在希腊罗马时代,由于龙骨和梁架的强度要求,船只的长度通常不能超过五十米。而吨位自然也很有限。比如说,希腊人的三列桨战舰排水量平均不过四十吨到五十吨,两百吨的运输船就已经称得上是巨舰了。而目前亚历山大港最大的一艘商船。排水量只有大约一百五十吨,而运货量则只有一百吨。
她一边汗流浃背地喘着气,一边再也顾不得什么羞耻,当众脱起了身上的一件件衣裙。而四周簇拥着的埃及士兵和仆役,似乎也没有半点要回避的意思。他们连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裸体都看惯了,根本不觉得贵人贵妇们当众脱衣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情而是好奇地打量着简妮·格劳斯的各式内衣裤,还有侍女上前为她擦汗和接过衣物,一片目光炯炯之下,让脱得只剩了胸罩和蕾丝内裤的女吸血鬼猎人颇为羞涩。
再接下来,趁着太阳落山之前,王秋还带着简妮·格劳斯去逛了逛城门附近的一处集市。
简而言之,就是这年代的地中海船舶太过于落后,无法承担大航海时代那样的庞大运量。
尼罗河两岸的古埃及地区,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大部分为沙漠覆盖,一向缺少造船用的树木。古埃及人只能把纸莎草绑扎成轻飘飘的小船,用于在尼罗河上航行。但是,想要用这样不结实的“草船”去出海远航,就实在是太勉为其难了。唯一的对策就是从黎巴嫩和小亚细亚境内输入雪松、冷杉等木材,用它们来建造埃及的船队但这些木材同样要依靠仅有的那么几十艘商船运来,输入埃及的速度同样很慢。
从表面上看,由于缺乏优秀教官和指挥官的缘故,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军队跟同时代的其它军队并没有多少差别。不过,为了弥补士兵素质的平庸,穿越者们给他们提供了远胜于其他对手的精良兵器以现代世界批量生产的军刀为例,这批刀子采用了低温渗碳工艺,又用水力锻造机反复折叠锻造,刃口更是包了上好的高碳钢,虽然跟大马士革刀这样的名刀可能有些差距,但是跟当时砍多了就会弯曲、还得丢到地上用脚踩直的罗马短剑对砍,那简直就是像砍瓜切菜一样的容易……当王秋在演示之中亲手几刀砍断一柄罗马短剑之后,埃及军队就心悦诚服地丢弃了自己的废铜烂铁,换上了“神明赏赐的利刃”。
除了军刀之外,那些原本配属给防暴队使用的透明盾牌、电警棍,更是让他们拥有了能够轻易打垮同时代其他军队的杀手锏。为了进一步增强作战时的火力,穿越者们最近还开始给一部分最忠实的士兵配发老式的木柄手榴弹,让他们用训练丢手榴弹来代替掷铁饼,准备训练出一批臂力强悍的掷弹兵。
一个小时之后。站在亚历山大港的码头边,看着眼前林立的桅杆,简妮·格劳斯终于明白了这个穿越者控制之下的地中海贸易枢纽。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运力瓶颈了。
三千吨的总排水量、两千吨的总货运量,大致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而且,这些商船的航行速度,可要比火车慢得多了,连最老式的蒸汽机车都赶不上。
围绕着这些来自不易的木材,到底是应该将它们弄回现代贩卖牟利,还是用于就地打造船只,穿越者们之间已经爆发了多次激烈的争论,最后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只得先把一批昂贵的高档木材卖掉,留下那些普通的木材来造船可惜,如今的地中海上危机四伏,造船的速度还是赶不上损失的速度。
他们考察的第一站是码头的商船。但问题是,还没走出宫殿几步路,简妮·格劳斯就热得差点中暑了。
但这并不是古人不想把船只造得更大,而是受到了技术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埃及的托勒密四世为了炫耀气派。就曾经建造了一条四十桨巨舰。它有280腕尺(约130米)长、48腕尺(约22米)高,载有400名水手、4000名桨手,甲板上可容纳3000名战士。这几乎相当于现代世界一艘航母的载员量了。
“……哎。那就坐轿子吧……不过,让四个裸男为我抬轿……唉,还是别说了。快走吧!”
所以,以撞击和跳帮为主要战术的古希腊战舰,为了追求冲撞的威力,不得不拼命增加划桨座位,以至于一艘四十吨的三列桨战舰里要塞进去一百七十个划桨手和三十个士兵,船舱里挤得跟现代的东京地铁相差仿佛,在行船一天之后,舱内空气就污浊得臭不可闻。而商船为了降低运费,只得尽量减少划桨手,虽然备有船桨,但只在进出港口和长期缺乏顺风时才使用,以节省人工费的开支,但是这速度嘛……除非是乘着测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