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差……
只是现在的这位萌版死神“阿努比斯”小姐,却完全没有半分作为死神的威严和阴森,而是脸上转着蚊香眼,嘴巴里吐着白沫,舌头伸得老长,脸色红红的,一副神志不清、半死不活的扑街模样……
至于守军的反击……这个时代有哪位神箭手能把箭矢射到三公里之外?有这个力气也没这种弓弩啊!
似乎唯有鲜嫩多汁的萝莉、身材爆好的御姐和温柔多情的熟|女,才能唤回他所剩无几的节操……
——没有怜悯、没有伤感、没有自责,他只是惋惜这一仗缴获的战利品太少,抵不上导弹的成本。
遗憾的是。尽管守军错误地选择了被动挨打,可是从实战效果来看,虽然换上了高爆弹头的消防导弹威力不俗,但毕竟不是美国人在阿富汗用来炸地洞的钻地导弹。并不是被设计用来摧毁土木工事的。
眼看着火势已经无法控制,城里滚烫滚烫的实在是呆不下去,而外面得了神明襄助的敌人看上去更是无法战胜,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佩卢西姆城军民纷纷放弃了抵抗,乱糟糟地涌出了城门避难。
更要命的是,王秋他们打过去的第一波凝固汽油燃烧弹,就击中了位于城市中心的粮仓和马棚,引发起一片大火。而之后继续轰击的燃烧弹和高爆弹。更是有效地杀伤了大批拥挤在街道上的救火人员。
更何况,为了追求更具气势的视觉效果。增强对敌人和己方的心理震撼力。王秋他们更希望能够只用导弹就彻底碾平对手的抵抗,让土著人在一边看戏就好——这不仅是要震慑敌人,更是要进一步震慑自己人,给他们树立起“神使无所不能”、“神使不可抵抗”的牢固印象……免得会有人在什么节骨眼上掉链子。
那么他们是用什么造房子呢?——答案是泥巴!尼罗河谷有着丰富的泥巴,另外很多沙土也是可以揉成泥的。在泥巴里面夹些谷物的残渣、干稻草,拍成一个方块,放在埃及那炽热的大太阳底下一晒,一块块“泥砖”就造好了。这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房屋构造,直到现代世界仍是埃及农村的主要建筑方式。
想要用它来摧毁一般的车船房屋,自然是问题不大,但若是想要用它来“暴力拆卸”古代那种厚重敦实的夯土包石实心城墙,就显得有些破坏力不足了——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自然是能够做到的。可是却无法彻底毁灭守军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接下来势必还要展开激烈的巷战,给进攻一方造成相当多的死伤。
如果佩卢西姆城的守军,在这时候立即果断地出城迎击,干扰城管同志们设置导弹阵地的工作,那么接下来他们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幸存的希望……但更大的可能则是被城管们用rpg火箭筒给轰成渣渣。
不知不觉之间,王秋这个曾经十分天真善良的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草菅人命、铁石心肠了。
总之,在发射了十多枚高爆导弹,把佩卢西姆城的城墙炸得多处坍塌,墙上守军不是活埋进瓦砾堆就是当了空中飞人之后。对此番战果依然感觉不太满意的王秋,又把第二波次和第三波次的导弹,统统都换上了换了凝固汽油燃烧弹头,然后不再对准城墙,而是朝城市内部,随意地打了过去。
可是,泥砖虽然能够用来砌墙,但屋顶还是得要另外想办法。由于埃及这地方基本不出产什么好木材,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更是连石材都很稀少,因此埃及人只能使用轻飘飘的秸秆、棕榈木、芦苇、纸草来铺设屋顶——这都是绝好的易燃物品!而且在埃及的太阳下绝对会被晒得极为干燥。更糟糕的是,埃及人还普遍使用沥青作为粘合剂,用来砌墙和涂屋顶,或者涂在木材上作为防腐剂……
不然的话,那些小说中的神明也好、高人也好、大魔导师也好,为啥一出场就要没事炸个山头或礁石什么的来炫耀本事呢?嫌力气太多啊?就连《圣经》里面的上帝,为了恐吓凡人信奉自己,也先是用大洪水毁灭了一遍世界,然后又降下天火毁灭了索多玛和蛾摩拉两座城市,后来还帮摩西在埃及搞风搞雨啊!
另一方面,作为这个时代的军事化重镇,以及托勒密王朝的陆上门户,佩卢西姆城事实上还是很注重防火的。比如说,靠着佩卢西姆城墙的内侧一圈地方。都被预先清理为空场,没有修筑任何易燃的房屋,目的是作为围城时的防火带来使用——但问题是,这种看似非常科学的作战设计。充其量仅仅是用来防备敌方用抛石机朝城内投掷火球的,而面对着严重突破当时军事常识的导弹,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唉,失算了……没想到埃及的城市这么怕火啊!这一下可是把什么东西都烧光了。粮仓和草料都完了,那些储存金银钱币的地窖,恐怕也被埋在了成山的瓦砾下面,眼下只怕是来不及挖出来了。”
嗯,总之,等到他好不容易气喘吁吁地把灭火导弹拉过来的时候,埃及这边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时分,佩卢西姆城的火势早就熄灭得差不多了,而城内的各种家当和库存物资也都被烧得所剩无几。
但不管怎么样,最起码,女王复国军从东部边境线通往首都亚历山大港的道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