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穿越小说之中,玉米、番薯和土豆这些源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简直就是爆粮食爆人口的超级金手指。但实际上,这些作物也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推广的譬如说,种植玉米需要足够的日照和积温,在俄国这种高纬度的地方就很难推广,曾经让赫鲁晓夫因此深感苦恼。而土豆和番薯虽然耐寒耐旱,但也需要足够的肥力才能长得好,或者轮替种植大豆和苜蓿来恢复地力。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降临人间如同还在天上。
赦免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赦免我们的敌人。
在他之前的几代东罗马皇帝,其实也尝试过革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加强军队建设、扶植商业贸易、整顿金融财政等等,想要凭借这些措施来恢复国力。但问题是。在上千年岁月的积淀之后。东罗马帝国的朝政已是积重难返,社会矛盾发展到了完全法调和的程度。哪怕是再微小的一点改革措施,都会一例外地遭到大官僚和大贵族的极力反对,然后在中央和地方保守势力的一致破坏之下,被迫半途夭折。
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在吉罗拉摩的感觉中,这些药片和药膏的疗效,似乎不如一开始那么灵验了。
吉罗拉摩低头咳嗽了几声,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拔掉塞子,倒出两枚白色药片吞了下去。
随着社会秩序的崩溃。维持治安的军队也瓦解了。各式各样的强盗团伙在道路两旁泛滥成灾,失去了压制的海盗则肆意劫掠各处港湾,据说还有游牧民族从东方对东欧各国发动袭击,让基督教世界变得加岌岌可危刚刚摆脱了黑暗中世纪的欧洲文明,再一次几乎沦落到了崩溃和毁灭的边缘。
透过书房的户朝外面望去,圣马可广场上的驷马铜像依旧昂然屹立,但昔日那些乱哄哄的小摊小贩。却已经消失殆尽,连乞丐都找不到几个,只有萧瑟的秋风不时吹动着地面上的落叶。在广场旁边的市内运河里,也看不到任何一艘威尼斯特色的“贡多拉”小船,显得分外空旷而又寂寥。
昔日繁华喧嚣的水之都,此时却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犹如木乃伊的裹尸布。
在刚刚进城的时候。面对这种犹如废墟一般的凄凉场景,吉罗拉摩·米诺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座死寂一般的废弃都市,真的就是伟大的威尼斯,璀璨的亚得里亚海明珠吗?
时光如梭,岁月如河,转眼之间,某个世界的时间,就已经悄悄流逝了一年。
要命的是,凶残的敌人或许能促使人们勇敢团结,但不可捉摸的病魔却只能让人变得恐惧和涣散。
具体的土改措施,基本上是把从穆斯林地主手里没收来的大片土地划分成小块,分配给东罗马帝国的臣民耕作,让他们从产者再次恢复成自耕农,同时承担兵役与徭役,有些类似于东罗马帝国过去的“蒂玛”军区制,谈不上很超前在瘟疫和战乱的连番扫荡之下,如今东罗马帝国的两万平方公里疆域之内,只有大约三十万人口,因此现有的田地就已经足够分配,甚至还能绰绰有余。
上帝遗忘了欧罗巴的人民,我们熟悉的那个井井有条的旧世界,毫预兆地走到了末日。
为了让皇室血脉不至于断绝,君士坦丁十一世准备在最近几天迎娶一位年轻的皇后……
但是。财富由海上流入,威胁也自海上而来。
于是,吉罗拉摩·米诺托一时间不由得万念俱灰如果说,当他刚刚被狼狈地驱逐出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还想着要说动总督和议会,派遣一支威尼斯舰队回去报复的话。那么在亲眼见识了威尼斯城如今的惨状之后。他就对自己这一辈子的政治事业,再也没有任何的奢望了。
可怕的是,在这次毁灭性的瘟疫之中,原本拥有十九万市民的威尼斯城,竟然一口气死了十七万人,剩下的居民也多半逃到了偏僻的乡村去避难。只有寥寥几千名最顽固的市民,犹如孤魂野鬼一般,还守在废墟般的城市里,默默地等待着灾难结束的那一天……或者是这个世界的末日来临!
虽然眼下的这个国家还有着各种不足之处,但是望着遍地的金色麦穗在微风中摇摆,还有农夫们充满期望的面孔,感受着那股蓬勃向上的闪耀生机,再回想起昔日君士坦丁堡城内那种凋敝,荒凉和冷漠的氛围,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忍不住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在胸中洋溢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和喜悦。
对于自诩为“海神之娘”的威尼斯人来说,大海既是他们的家,又是获取财富的源泉。数百年来,正是依靠数船只不分昼夜地来回穿梭,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财富运进此地。还有与东罗马帝国、阿拉伯人和热那亚人之间前后几轮决定国运的大海战,这个小小的城邦才能荣登地中海霸主的至尊宝座。
至少,此时的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对自己国家的未来前途感到很有信心。
中世纪欧洲的医生法治疗这些瘟疫,而从君士坦丁堡转运过来的少量“圣物”,毕竟是杯水车薪。
而当一个国家濒临灭亡的时候,原本寄生在这个国家躯体上吮吸养分的各种腐朽阶层,也都要么一起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