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议案也需要一些限制性条款,也需要一些简单的审核,等等。
“皇爷爷,发生了什么事情?”赵谌奇怪道。
高丽到处都是抢粮的景象,无数农民哭天喊地。
议员乃是为所有民众服务,不得再从事自己的私事。
高丽民间储存的粮食数量也不少,尤其是一些大地主的手里。
这一次众人讨论的是议案的格式、内容等等东西。
当年清朝末年的时候,国内外矛盾实在是太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仓促在全国各个省进行宪政改革,推行谘议局,而现在大宋的局势则要稳定的多,赵谌则是实行从上到下的改革,先组建国会,然后推广到全国!国会一开始只有对朝廷建议的权利,慢慢的等到国会的制度完善之后会将更多的权利交给国会!
“有何不对?”中年儒生道。
“二月二十五日,谘议局第一次通过议题的时候,众多议员一起决定增加皇宫的拨银!我们已经上交了军机处,今天军机处竟然回应我们,说皇宫的拨银已经足够,不会增加。谌儿,你以前不是说谘议局和军机处并列吗?为何军机处不听我们的?”赵佶冷声道。
另外,议员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却属于公职,朝廷给予一定的俸禄,这俸禄比照四品官员的俸禄。
一直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谘议局的这一次会议才算是结束。
当下李处温将赵谌昨日所说的那些告诉这些议员,然后一起商议了起来。
“写进教材?”李处温有些惊讶的道。
“汉人已经占据了北方、辽东,他们兵力强盛无比,难道不会对高丽动心吗?”老者冷冷道。
“老师,或许没有您想象的这么危险吧?”中年儒生道。
当然一直到现在,国家的大体制度仍旧没有多少变化,军机处仍旧是国家的权力核心所在,谘议局对军机处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国家仍旧是稳定往前。
这书馆里有不少的儒生存在,看到这老者纷纷口称“老师”,一个个脸上都带着恭敬的表情。这老者乃是高丽有名的大儒金灿,曾经担任宰相,六十岁之后返回家乡仁州,开办学馆。
高丽朝廷下令各地的地主将存粮上缴朝廷!而这些地主则是疯狂的剥削佃农,他们把佃农家里的粮食抢出来上交朝廷!反正现在都四月份了,距离小麦成熟已经不远,地里面也有很多野菜,他们也不怕佃农大量饿死。
中年儒生当下缓缓说了起来,用了足足有半个时辰才将这两年高丽、大宋之间发生的事情全部说完。
整整一早上的时间,众人都在商议这些事情,赵谌将这些都记下来。
“两届已经够长了,到时候皇爷爷也六十多岁了。”赵谌苦笑道。
高丽仁州,后世的仁川所在,一个规模很大的镇子前面,一个头发、胡须全部变白的老者皱眉看着远处的抢粮景象,他眉头紧皱。
“老师,朝廷要和大宋交易,从大宋手里购买辽东,可是朝廷的钱财有限,只好让各地的百姓捐献一点了。”儒生道。
“是啊,新式的教育科举刚刚开始,朝廷也才刚刚制定教材,这期间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朝廷准备加入史学,加入律学,另外加入时政!这时政的基础篇就包括朝廷的各个机构,朝廷的基本组织等等!学生进入学堂,一开始的时候不用学习这些,但是等到了五年级之后,要对这些内容有稍许的了解!现在国家贫穷,公办学堂直到五年级,但是日后国家会在一些地方再办一些更高等的学堂,可能会到七年级、八年级。”赵谌道。
“购买辽东?这是怎么回事?”老者惊讶的道。
国家民智未开,先进行制度改革,然后推行新式教育科举,让百姓知道这些新的机构、新的制度,这也是一种民智教育手段!先有了新事物,然后才让他们接受新事物,直至种种制度深入人心。
“谘议局现在只有建议的权利,军机处可以选择听从,也可以选择不听!一切都要经过军机处讨论才行!”赵谌道。
谘议局初步决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例会!
“微臣遵命。”李处温道。
从三月初一直到四月份,赵谌陆陆续续接见了一些江南的大商人,他透露出了扩大谘议局的事情。
在千里之外的高丽,安莆麟、李瑞已经将谈判的结果送交了高丽朝廷。
他试图让赵谌改变谘议局的制度,然而赵谌根本就不听他的,到了最后赵佶无奈,只得离开这里。
除非有特殊情况,议员必须先准备好议案,然后才能进行讨论。
赵谌在下面聆听着,偶尔他也会开口说上几句话。
之后几天,这七十多名议员仍旧在讨论谘议局的各种制度问题,李处温每天晚上都要去御书房和赵谌一起吃商议谘议局的相关事宜。
老者和中年儒生来到了一个僻静的院子中,老者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道:“你来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谘议局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