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颠覆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5章 教育科举(二)(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下学问总纲,天下人只要学好儒学就可以了!只要会了儒学,农学、算学、商学等等自然精通!”李若水也是道。

    “陛下所说,老臣还是不能赞同!老臣还是以为应该只教儒学!”李纲再次摇头道。

    “陛下,学堂里面学习儒学即可!至于陛下所说的实学,可以让他们跟着自己的父兄学习!”李纲想了想,开口道。

    “这件事情咱们可以容后再议,你们回去之后都好好的想一想!咱们再说科举的事情,朕先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件事情我也已经和虞允文商议过了,虞允文已经赞同!科举也不能仅仅只靠儒学,也要加入实学内容!”赵谌道。

    “古制?老师,你知道这科举制到现在有多长时间吗?”赵谌道。

    “陛下,书本一旦定下来,都是一用千年,哪有不断变更的道理?”李若水道。

    “陛下,从古到今都是学习儒学,以儒学治理天下!现在加入实学,必然会影响儒学地位!”李纲再次道。

    “陛下说的不错!科举之后立刻掌控一方,很容易出乱子,那些学子们什么都不懂,他们仅仅是会读书而已,读书好未必就能治理好一方!陛下,微臣还有一个想法,科举之中应该加入时政!比如我国国土大小,我们邻国的情况,我国的各种律法,我国对于农人、商人的态度如何,各地税收如何收取,出海的关卡是如何运营,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他们应该知道!从今以后这科举再也不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人!”王庶道。

    “陛下,微臣也觉得加入实学不太恰当。”李处温也道。

    “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教给天下学子,刚刚入学,只是学习识字,一年之后再加入一些简单的算学,之后再加入一些更加高深的知识!儒学四书五经,无数书籍,学子们都能够掌握,何况是一些实学呢?”赵谌道。

    “陛下,不可如此!无数学子十年寒窗,这才能够中举,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这才能够成为众人之上!他们能够执掌一方,成为知县,这也是对他们辛苦的补偿!陛下现在却让他们从属官、吏员干起,这让学子们情何以堪?”李纲道。

    “你们也都说说看!”赵谌看向下面的军机章京,这些军机章京大都是从生产建设兵团中提拔起来,年纪都不是很大。

    “老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读了儒学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够治理天下?不读儒学,是不是就无法治理天下?”赵谌想了想,道。

    “学子们辛苦,难道天下其他的百姓就不辛苦了吗?天下人人皆辛苦,难道都要成为众人之上不成?读书好未必就能治理好地方,如果真的优秀,又何不在地方上呆上一段时间,如果真的表现突出,朝廷自然会重用!而且,朕还有另一个想法,汉时,地方上的小吏如果表现优秀,还可以做官,到了本朝之后,小吏即使表现再优秀,可是因为没有中过科举,所以根本无法做官!朕以为,小吏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去参见一些简单的考试,晋升成为官员!”赵谌道。

    “这……”李纲呆在了那里,无法辩驳。

    “这个倒不是很难!我们可以将各地的一些实学领袖召集过来,比如种田的高手,算数精妙的掌柜,等等,让他们把一些技巧说出来,写在书中!关于实学,今后每隔几年,我们还可以再加入新的实学知识!”赵谌道。

    “王庶,你觉得朕说的如何?”赵谌道。

    “陛下,微臣觉得可行!增加实学是为了让天下学子学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于学子成长大有好处!”王庶道。

    “是啊,科举制到现在也不过五百多年而已!三皇五帝之时,未曾用科举选拔人才,秦汉两晋之时,未曾用科举选拔人才!一直到了隋文帝、隋炀帝,他们为了打破门阀制度,这才开始试行科举!到了唐朝,科举才盛行于世!唐朝灭亡一直到本朝,如果不算五代十国的话,也不过经历了一个半朝代而已!这并非古制,为何不可改变?”赵谌道。

    “只懂得儒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入朝廷、官府之后,如何做事?”赵谌淡淡道。

    “陛下,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官员们只学习儒学,之后成为知县,可以在任上慢慢的学习实学!”李纲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