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大商炸了长崎之后,日本人老实了一段时间,每年给东北的赔款从不拖欠,只是偶尔会出些保虾夷或者保琉球的民间团体出来闹事,不过没等东北出手解决。日本政府自己就很自觉地把自家民众给请走了。当然,这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东北在他们眼中现在就是个怪物,生怕给这个土匪政府任何进军日本的借口。
玄洋社的头子头山满感觉更复杂一些,本来他看不起大清人。事实上,现在也看不起。当然,东北是个例外。大商空军对长崎的轰炸,算是让他开了眼界。在他心中,东北已经成为日本的头号敌人。后来与平岗浩太郎一商量,光在日本闷头发展,根本就没有任何追上东北的希望。况且在日本熟悉中国事务的人非常少,所以有必要培养一批日本年轻人成为清通,这也能为日本今后的对华政策提供更精确的头脑支持。
于是1884年1月,玄洋社社长平冈浩太郎与日下部正一会谈,提出在上海开办汉语学校,招收日本的青年子弟,培养清国通,搜集清国国情,以作为他日大陆经营之需。本来是想在营口或者盛京开办的,但是东北对日的先天反感,让这个计划根本无法实行,
1884年8月7日,由板*垣助退的自由党出面张罗,“东洋学馆”在上海昆山路开学。
东北情报局局长屠小花,专门给东北高层发了一份关于此学校的报告。该校以培养中日经贸人才为幌子,实则就是培训间谍,仅教授汉语、英语等课程,根本没有任何经商科目。由于其并无培训商业人才之实,遭到日本教育界反对。在得不到日本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于1885年9月3日正式解散。
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东洋学馆仅仅招收了十几名学生,然而其中出现一批日后赫赫有名的日本间谍头目:宗方小太郎、荒贺直顺、隐岐嘉雄、泽村繁太郎、山内岩、中野二郎、尾本寿太郎、中野熊五郎。这批日本人后来不仅成为东亚同文会的骨干,而且在汉口乐善堂、日清贸易研究所、东亚同文书院等间谍机构中担任要职,为日本对大清情报工作的开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商轰炸长崎,在日本被称为长崎事件。日本政府为此特意从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了两艘同级铁甲舰,一艘是浪速号,一艘是高千穗号。
大致配置如下:正常排水量3709吨,舰长91.4米,宽14.1米,吃水5.8米,装备2座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双轴推进,功率7604马力,航速18节。装甲甲板厚50-75,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炮塔……他们建军的目标是对着我们?”头上满和平岗浩太郎对视了一眼,震惊道。
“现在在东北的情报收集非常困难,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来,恐怕就是这样!东北每年都会在朝鲜建立一个新的师团,据说要达到四到五个师的规模,我不知道他们建立这些军队的目的。北方的俄国人无力东顾,南边没有人东北的敌人。如今算起来,只剩下我们和大清朝廷……”
头上满和平岗浩太郎明白了内田良平的意思,在大清和日本之间做选择,东北建立这样多的部队,而且还是在朝鲜,剑锋所向,自然一清二楚。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就是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安南,高棉,现在已经都成了东北的领土,里面虽然还有零星的反抗,但是在东北的保险队面前似乎也没有太多挣扎的力量……”